將略要論
又稱《將略要言》、《將學要論》、《兵略要論》。重要的軍事謀略著作。清末劉璞著。本書不分卷,原文僅五百字,而前有序言五篇,后有題跋十九篇,對本書多有贊譽。如瑞征在跋語中稱:《將略要論》“議論宏課,體用兼備,有古名將風”。本書文字雖少,但言簡意深,縱橫議論,語氣連貫,頗有章法。首論為將之道,次論行師之法,三論文武之分,四論兵民關系。本書吸收了古代優秀的軍事謀略思想,結合作者的軍事謀略實踐和心得體會,闡述了軍事謀略活動中帶有普遍意義的一些重大問題。在論為將之道時,作者認為將帥首要能定、靜、明、公,即安定、鎮靜、明察、公平無私。四者有因果關系,如定則靜,靜則明,明則公,公而無私,克私不犯,則進道矣。其次要善于用人,做到“能得人、能知人、能用人、能愛人、能制人”。再次要有天文地理知識和扶危定亂之才能,做到“省天時之機,察地利之要,攬人和之濟,詳安危之變,知定亂之法”。在論行師之法時,作者認為必須慎戰,“定亂之法,慎乎其慎。”即要“守微”,持守微妙,又要“應機”,善于抓有利戰機。在論文武之分時,作者認為以往打敗仗的根源是文武別分,互不了解。提倡“文可為將,武可轉吏”。在論兵民關系時,作者提出兵民是魚水關系的思想。指出:“民為將本”,“兵為邦捍”等思想。同時提出民與兵要互相體諒,和衷共濟。這些思想至今尚有借鑒價值。
上一篇:將帥心得
下一篇:居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