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之旅一
從奧斯陸市中心,坐渡船即可到達(dá)Bygdy半島。島上有一處國家公墓,專為昔日赫赫有名的戰(zhàn)船而設(shè),供后人緬懷憑吊。島上還有多處博物館,最為獨特的是船舶博物館:從古老的海盜船,到19世紀(jì)漁船,乃至托爾·海爾達(dá)爾出海駕駛的聲名顯赫的康鐵奇號輕質(zhì)木筏船悉數(shù)囊括其中,游人徜徉其中,流連忘返。其中的一艘“弗拉姆”就有一段非常驚險的北極探險故事。
“弗拉姆”的主要主持者,是一位杰出而感性的科學(xué)探險家,他受人之托建造了這艘船,并且用它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瘋狂又危險的極地首航。盡管今天他不像培利、史考特、阿蒙森等大牌極地探險家那樣全球聞名,只為國人所知,他仍舊是國家英雄,受人尊敬。他就是弗里德約夫·南森。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現(xiàn)代極地探險之父,而其他人,從某種意義來說,只是他的追隨者。
縱觀南森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成就里,反而是“弗拉姆”在1893~1896年之間的艱苦旅程讓他的探險之路更富有戲劇性。由于這次探險的依據(jù)相當(dāng)古怪,當(dāng)時各路極地探險權(quán)威包括英國皇家地理協(xié)會,都認(rèn)為那樣的探險無疑等于自殺,但南森還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開始了北極之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準(zhǔn)備“獻(xiàn)身于冰海”。
南森研究了早期的一次以失敗告終的探險悲劇后,設(shè)法改變探險航程。那是1879年,一艘美國航船S·珍妮特號受困于西伯利亞積冰之中,在北冰洋里漂浮了21個月,最后還是不堪壓力而斷裂,并于1881年6月沉沒。雖然船員們英勇地向著西伯利亞前進(jìn),但最終33名探險人員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喪生。然而,3年后,S·珍妮特號上的物件在冰中漂浮數(shù)千英里后,被沖到了格陵蘭島海岸。
勘查了珍妮特號的遺物后,南森想,他能否利用北冰洋強大的東西海洋流到北極或者接近北極的地方。用南森傳記作家羅蘭·亨特福特的話來說,那是個反傳統(tǒng)的概念,“觀測大自然力量,并且嘗試?yán)眠@股力量而不是與之抗衡。”于是南森有了一個新想法。
問題的關(guān)鍵是要造出一艘遠(yuǎn)比珍妮特號結(jié)實耐用的航船。1891年,南森聘請?zhí)K格蘭裔挪威籍杰出造船工程師柯林·阿奇爾負(fù)責(zé)建造。阿奇爾設(shè)計頗為巧妙,圓形船體沒有明顯龍骨,還有破冰時把方向舵和螺旋槳安全地收起來的井柵,船艙都用牢固的材質(zhì)支撐。而為了讓給船員們保暖,南森用厚厚的毛毯、馴鹿皮毛、軟木以及焦油把船體圍個密不透風(fēng);為了擊退極地之夜的黑暗,他還裝了個風(fēng)車發(fā)電機,為電弧燈提供電力。船艙成了舒適的沙龍,里面裝飾著龍首浮雕,收藏了600多本南森精心挑選的書籍。
1893年夏,極地之旅起航。
不出所料,9月份,北冰洋結(jié)冰,“弗拉姆”被困冰水中,寸步難行。巨大的壓力、持續(xù)不斷的攪動和刮擦,種種聲響,如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南森寫道:“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整艘船開始搖晃。音量逐步增強,恰是管風(fēng)琴里所有風(fēng)管瞬間齊鳴。”兩天之后,他又寫道:“冰層正使出渾身解數(shù),不把弗拉姆號碾成粉末,絕不罷休。”不過,“弗拉姆”頂住了冰川肆無忌憚的擠壓,安全突圍,毫發(fā)無損。時光飛逝,極地探險有條不紊地進(jìn)行著。南森開始“嘲笑冰層”,說:“我們就像住在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里,你奈我其何?”
弗拉姆號乘著浮冰,以每天幾英里的速度吱吱嘎嘎地漂向北極。航程的頭2年里他們都出奇的順利,除了發(fā)生過幾起不幸的事情,其中一次北極熊襲擊事件,導(dǎo)致1名船員被咬傷,兩只狗命喪黃泉,其他時間都相安無事。在明亮溫暖的船艙沙龍里,船員們享受著美食,漫漫長夜,尚有管風(fēng)琴和電弧燈相伴左右。南森寫到:“他們仿佛美酒滋潤我們的精神世界。”船員們辦起了報紙,開展冰上滑雪以鍛煉身體,當(dāng)然還有無休止的水深測量以及其他測量工作。此間,無聊如影相隨,曾有船員詛咒“這死亡地帶里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可南森卻寫道:“之前,我還從未有過如此閑適愜意的日子。”
然而,第二年開春后,情況有些不妙,“弗拉姆”好似去不成北極了。為了實現(xiàn)目標(biāo),南森準(zhǔn)備帶上雪橇和狗,破冰向北極挺進(jìn)。他挑選西奧馬爾·約翰森與其同行,在經(jīng)歷了2次不太順利的開始后,1895年3月他們離開“弗拉姆”,告別了船上的舒適生活。他們帶上3只雪橇、2條皮艇以及28只狼狗,繼續(xù)北行。“弗拉姆”兩門火炮齊鳴,向他們致敬。可是,他們倆很快就遇到了麻煩:迷路、設(shè)備故障,以及浮冰快速移動等困擾都減慢了他們航行的進(jìn)程。隨著給養(yǎng)不斷減少,他們開始?xì)⒌裟切┳钐撊醯墓穪砦癸暺渌贰5搅?月,他們到達(dá)北緯86°14′,這是他們所能到達(dá)的最北邊了,盡管距北極極點還有226英里。但他們已經(jīng)比之前任何人都要走得更北了,這是近400年來北極考察活動中最大的一項突破。
因此,南森謹(jǐn)慎地調(diào)整了極地之旅,他們的目標(biāo)不再是不知蹤跡的弗拉姆號,而是南面約600英里之遙的法蘭士約瑟夫群島。他們的踏冰之旅,無比艱辛和絕望,是史上最為悲慘和艱巨的極地跋涉。接下來的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里,他們殺掉剩下的狗來充饑(為了節(jié)省彈藥還只能是割斷它們的喉嚨),而最為艱苦的時候,還不得不吃用狗血做成的稀飯。南森寫道:“如果我說這好吃,我是在撒謊,我得把它咽下去了,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895年的整個夏天。南森和約翰森都沒法找到法蘭士約瑟夫群島,南森開始絕望,“整整3個月里我們都徘徊在這片冰凍的荒漠中,我們總在原地踏步。”他們有時滑雪代步,有時步行,有時則乘坐皮艇,在雪泥混雜,縱橫交錯的浮冰迷宮里轉(zhuǎn)圈圈。南森后來承認(rèn),當(dāng)時他和約翰森“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冰層橫亙在每一個方向,不可逾越。給養(yǎng)迅速減少,無物可捕可殺……我徹夜難眠,每時每刻都在苦思冥想,期望找到一條走出困境的路。”
最終,他們在8月6日登上了一個小島。在冰上漂泊2年后,他們首次踏上了陸地——他們的運氣來了。靠著捕獵北極熊和海象,他們很快就吃上了鮮肉,并且供應(yīng)充足,體力也慢慢恢復(fù)了。嘗試了南行后,8月26日他們意識到,他們不得不在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北冰洋度過陰沉沉的冬季。他們用一個破損的雪橇滑行板作為鎬子,建了個簡易的落腳點,并在里面躲了9個月。他們睡在同一個油膩不堪的睡袋里,煮北極熊肉湯和用海象油炸熊肉填飽肚皮。盡管受制于如此極端困境,他們卻一直保持著理智。約翰森后來說道:“我們沒有爭執(zhí),唯一的問題就是我有打鼾的毛病……南森試過在我打鼾的時候踢我的背。”而南森則在他的日記里寫道:“約翰森睡著了,弄得小屋內(nèi)回音陣陣,我很高興他的母親不會看到現(xiàn)在的他,一個又黑又臟衣衫襤褸的他。”
隨著春季冰雪融化,南森和約翰森冒險離開了他們的小屋,他們滑雪或者坐皮艇繼續(xù)向南。當(dāng)海象弄翻了他們的皮艇后,他們登上了諾斯布魯克島把皮艇晾干,就在那里,他們?yōu)榇┰剿雇郀柊吞厝簫u開闊水域的危險旅程做準(zhǔn)備,他們期待能被一艘挪威的捕鯨船或者捕海豹船救起,他們對那片水域寄托了無限希望。
6月17日,南森覺得他好像聽到冰凍荒原的某處傳來了一種熟悉的狗吠聲。他獨自動身在犬牙交錯的冰面上滑雪追蹤聲源。后來他寫道:“忽然之間,我覺得我聽到了人類的呼喊,我心臟狂跳,大腦充血,我使出渾身力氣狂喊。”不錯,在遠(yuǎn)處的確是另一個人類,南森向他靠近,很快,地球上遙遠(yuǎn)國度里的兩個人在荒原重逢了。
“你不就是南森嗎?”對方一邊打量著眼前這個一身油膩,好似被煙熏過的可憐人,一邊用英語問道。
“沒錯,是我!天啊!見到你真高興。”
“你們的旅程真了不起,我很高興能成為第一個祝賀你回來的人。”那人對南森說。
原來救了南森的人正是英國杰出的探險家弗雷德里克·喬治·杰克遜。4年前,他和南森在倫敦有過一面之緣。那時杰克遜駕駛著他自己的迎風(fēng)號前往法蘭士約瑟夫群島為他的極地探險做準(zhǔn)備,他不是要去找南森,可他知道這個挪威人也許就在附近。
盡管如此,他們在荒島上相遇的幾率仍然極低,如果杰克遜沒有及時出現(xiàn),南森和約翰森很有可能就會長眠于當(dāng)?shù)亍=芸诉d把他們倆迎進(jìn)了自己的駐地小屋,并和他們在那里等待迎風(fēng)號回來開足馬力把他們送回家,此前迎風(fēng)號被派回去取補給了。
1896年夏天,南森和約翰森回到挪威,他們簡直就像從月球轉(zhuǎn)了一圈重返地球一樣。他們受到了英雄式的歡迎,1周之后,據(jù)傳回的喜訊說,“弗拉姆”在船長奧托·斯維德魯普的指揮下,突破了北極冰原,已于同月安全返航。
別介意南森沒有到達(dá)地球極點,他已經(jīng)走得夠近了。那時他的同胞們還生活在瑞典的統(tǒng)治下,深切盼望著一位英雄的誕生,盡管幸運之神沒有自始至終眷顧著他的探險之旅,可沒有一個船員死亡的事實證明了他卓越的遠(yuǎn)見與良好的判斷力。
南森此次極地探險,不僅證明了極地洋流理論,還獲得了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北極,就是個被不斷漂浮的冰層覆蓋著的極深海洋,幾乎完全沒有陸地。
上一篇:關(guān)野吉晴之重走歷史
下一篇:北極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