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寫詩的李商隱
李商隱 (公元811~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唐代懷州河內 (今河南沁陽市) 人。李商隱的童年在風景秀美的江南度過,江南的自然美景陶冶了他幼小的心靈,也培養了他纏綿深情的性格。
李商隱十歲左右時,父親不幸去世,在家鄉為父親守喪期間,他開始了系統的古文學習。
16歲時,李商隱寫了 《才論》和《堅論》兩篇古文,受到許多名流的稱贊。3年過去了,他為父親守制期滿,不久,全家搬遷到東都洛陽。他帶著自已的詩文去拜見當時很有名的朝廷元老令狐楚。令狐楚“致之華館,待以佳賓”。自已則利用公務之暇,毫無保留地將自已的駢文寫作經驗交給李商隱。大和三年 (公元829年) 十一月,令狐楚出任天平軍節度使,便正式聘請李商隱為自已幕府的巡官。
李商隱雖然滿腹才學,但連年科舉,皆以落第告終。大和九年春天,李商隱又來到長安應試。
大約在大和九年到開成二年 (公元837年) 間,即第二次應舉失敗到第三次赴京應試之間,李商隱在濟源附近的玉陽山里短期學過道。他與一位姓宋的道姑相識并且相愛。這段刻骨銘心未果的初戀使他寫下了大量難以明喻的愛情詩和一部分題意含糊的詩。
這些詩歌的共同特點是用典設辭,多流露出道學氣息、仙家故事。感情纏綿,辭藻瑰麗,意境縹渺。《無題》是詩人這類愛情詩的代表,藝術成就極高。“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開成二年 (公元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這一年,他的恩人令狐楚因病去世。他與令狐兄弟一起護送令狐楚之梓回京。行至長安西郊,親眼看到農村凋敝衰敗的景象,詩人料想到種種社會危機,發出了沉痛的哀嘆。到京后,他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詩人表達了一貫的政治主張,為了實現這個政治理想,他愿意“君前剖心肝,叩頭出鮮血”,另一方面,也認識到自已與朝廷相隔很遠,“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自已的努力又是那么于事無補。
由于李商隱朋友的推薦,王茂元請他去節度使府中任職。李商隱欣然前往,王茂元對他十分欣賞,甚至將自已的女兒許配給了他。誰知李商隱也因此一輩子背上了 “背家恩”、“無特操”、“無行” 的罪名,在人生的旅途上更是風雨坎坷,再無一日安逸。原來,令狐楚與王茂元分屬不同的政治派別,令狐楚屬于牛黨,王茂元屬于李黨。人們早將李商隱劃入牛黨之圈。可王茂元卻是李黨的人物,接受他的聘請,對牛黨來講,李商隱無疑是一種先牛后李背家恩的 “小人”行徑。
李商隱通過了開成四年的吏部考試,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之職,成為正式的朝廷官員。在秘書省呆了個把月,被謫遷到屬于河南道虢州治下的弘農縣 (今河南靈寶北) 去擔任縣尉。在任上,他為給一位蒙冤的犯人減輕刑罰,沖撞了上司,他無法忍受屈辱,以告長暇的呈請離職。
開成五年,李商隱再次赴京應試。以書判拔萃授秘書省正字。他的政治熱情又一次被激發,寫下了不少充滿激情的詩篇。但他也發現與周圍官僚難以融洽相處,難免有孤單之感,《無題》即表現了他這時的心情: “昨夜星辰昨夜風,兩樓畫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年冬天,李母病逝,李商隱為母親守喪三年。在此期間,寫下了 《祭徐氏姊文》、《祭裴氏姊文》、《祭處士房叔父文》等駢體的祭文。最突出的是《祭小侄女寄寄文》,文中沒有堆砌辭藻,平平寫來,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可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 比美,這些祭文也是李商隱文學成就的一部分,歷來為人們所贊譽。
會昌六年 (公元846年) 三月,武宗因服金丹而中毒身亡,宦官們擁立穆宗的弟弟、武宗的叔父李忱作皇帝,是為宣宗,宣宗貶李黨,重用牛黨,朋黨斗爭發展到高峰。李商隱被牛黨視為“背家恩” 的人,牛黨得勢,自然沒有他的升遷機會。于是,他到桂州 (今廣西桂林) 去作幕僚。
在桂州,邊地的荒涼與怪異的風俗使李商隱寫了許多反映當地風貌和階級矛盾的詩篇。后來,他又回到長安,補得臺學博士的位置。大中五年 (公元851年) 夏,夫人王氏去世,留下一對兒女。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刺史柳仲郢請李商隱為檢校工部郎中銜為幕府掌書記。他將兒女托付給連襟加好友的韓瞻,遠赴蜀地,在梓州,他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遲,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深切地表現出游宦難歸,孤寂盼歸的心理。
大中十年十月,柳仲郢奏請任命李商隱充鹽鐵推官,因公務需要,李商隱曾到過大江南北,寫下了不少詠史詩。
大中十二年二月,柳仲郢調任刑部尚書,李商隱又返回洛陽,閑居在家,身體日趨衰弱,命運的無常與戲弄使唯心主義的不可知論成為李商隱此時的主導思想。不久,他回鄭州,著名的《錦瑟》作于此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用典極多,感嘆人生虛幻,回憶難堪,是李商隱感情與藝術的結晶,是他詩歌風格的代表作。
李商隱的一生,出身寒門,命運坎坷,仕途艱難,滿腹才學和困頓現實的沖突,加上詩人多思善感,體弱多病,這些社會因素、性格因素、生理因素決定了李商隱的詩歌主要是反映內心世界,書寫心靈,揭示心理。他的詩深刻細膩地表現出晚唐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感情波動和心理特征; 表現出在那個時期的地位卑下的知識分子的理想、傷感、掙扎、怨恨、不平和無窮無盡的痛苦。辭藻沉博艷麗,感情深沉綿邈。他認真學習總結前代詩人的藝術經驗,將駢文的嚴整精細與古文的平易深博融會貫通,將美刺與綺靡并重,對詩歌創作作出了自已的貢獻。他是個集大成者,也是個創新者,北宋初的西昆體就是在學習李商隱詩歌中綺靡艷麗,用典繁富而成。王安石很欣賞李商隱,曾說:“學詩者不可遽學老社,當先學李商隱。未有不以為李商隱而能為老杜者。”他的七絕詩歌受李商隱的影響極大。黃庭堅的用典也是源自李商隱。李商隱詩歌對后代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的兩個方面,但這決定于后人對李商隱詩的認識和自已的藝術修養,并不是由李商隱詩歌本身造成的。
上一篇:理學的創始人程顥
下一篇:畫圣吳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