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謀惑敵·示敵以假·假象驚敵,實戰無備
隋高祖楊堅志在平定江南,統一中國,而江南地廣糧豐,兵多將廣,非文武齊備的良將不足以克當平定重任。由高颎舉薦,賀若弼成為最終的理想人選,于是拜授賀若弼為吳州(治今江蘇蘇州)總管,將平定陳國的大事交付他全權負責。賀若弼也不負重托,下車伊始即周密謀劃,全力經營,把乎陳的準備工作做得妥妥貼貼,天衣無縫。其中有兩件事足夠證明賀若弼的智勇雙全確非浪得虛名。其一是伐陳以前,賀若弼為了麻痹敵人,要求沿江駐防人員在換防之際,務必齊集于歷陽(今安徽和縣),于是乎旌旗如云,軍營遍野,聲勢浩大之極,而且每年這個時候都如法炮制。陳國人以為隋朝大軍到來,連忙調集全國兵馬,以防隋軍渡江討伐,結果卻發現這不過是隋軍換防,大家虛驚一場,又各回原地。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以后,陳國反而不再預做防備,他們認定隋軍只不過是故技重演,犯不著為此興師動眾,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賀若弼知道陳國已經厭倦了這種游戲,心里暗自高興。開皇九年(589),當隋朝大軍真的會集江北時,陳國守軍竟然在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視若未見,賀若弼得以統率大軍輕易渡過長江,直插陳國腹心。其二是平陳過程中的一個戰例,其時賀若弼已攻陷陳國的南徐州,乘勝進屯蔣山的白土崗(在今江蘇南京市東),陳將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范、蕭摩訶等人前來迎戰,兵勢甚勁,賀若弼在先勝一場的情況下,揮兵節節后退,以使陳兵產生驕傲輕敵的情緒,然后他斷定陳兵已銳氣盡消,這才果斷發起反擊,將這支陳國勁旅殺得七零八落。正如隋高祖楊堅所評議的那樣,隋朝能如期平定三吳,賀若弼確應功居首席。(《隋書·賀若弼傳》)
上一篇:金蟬脫殼·偽作辭色,以備奸謀
下一篇:關門打狗·請君入甕·傅介子以黃金誘殺樓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