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圣吳道子
吳道子 (約公元685~758年),又名道玄,唐代陽翟 (今河南禹州市) 人。出身于一個貧苦的農家,自幼跟隨民間繪塑工匠學習繪畫。他才藝出眾,且刻苦勤奮。不到20歲就已 “窮丹青之妙”。20歲以后,做了縣尉。這期間,吳道子游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并熱衷描繪這美麗的山水風光。后來,他辭掉了縣尉的職務,旅居于當時的繁華重鎮——洛陽。
當時正是我國佛教、道教廣泛流行的時期,寺院、道觀興盛一時。在洛陽,吳道子還有幸結識了著名的書法家張旭、賀知章。由于他的勤奮與天資聰明,深受兩位書法家的賞識,于是他就拜二人為師。一邊學習書法,一邊在寺院中從事壁畫創作。這為他后來提供了更好顯露才華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吳道子譽滿長安、洛陽,許多人慕名而來,向他學習。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對書法、音樂、舞蹈、美術都非常喜好的皇帝,又愛惜有才之士。當聽到洛陽的吳道子年紀輕輕卻畫得如此之好,心里很是高興。于是傳吳道子入宮,授予內教博士,后晉升為寧王友,負責陪侍游居,規諷道義。從此,吳道子便成為唐玄宗的宮廷御用畫師。
吳道子一生主要從事宗教繪畫的創作,僅在長安、洛陽所作壁畫就達300堵。宋代蘇軾以為: “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千百年來,他被歷史上畫家尊為“畫圣”,被民間繪塑藝人奉為 “祖師”。
吳道子的佛教繪畫藝術,畫史上稱為 “吳家樣”。所謂“樣”,就是說: 其一,有獨特風格者,如畫史上曹不興的 “曹家樣”; 張僧繇的“張家樣”等等。其二,畫樣即“稿樣”。吳道子繪畫的主要特點表現在: 第一,在人物造形上,擺脫突破了胡貌梵像的外來形式,以生動形象的現實人物為對象,給中國的佛教信徒以親切的感受。第二,在刻劃上,他善于把握往“守其神,專其一” 的法則。張彥遠曾說: “張 (僧繇)、吳 (道子) 之妙,筆才一二,象已應焉。”也就是說: 張、吳的繪畫,寥寥數筆即已神形兼備。在繪畫上這顯然是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的“筆不周而意周” 的“疏體”。宋代蘇軾稱吳道子的繪畫為: “出新意于法度之內,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钡谌陲L格上,“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似 ‘莼菜條’”。這表明吳道子的線描已不完全同于顧愷之的游絲描,而是粗細、輕重、快慢、頓挫、轉折多樣變化又和諧統一的“蘭葉描”,又稱“莼菜條”。這種磊落飛動的筆勢所出的衣紋有一種迎風飄動之感,而在這之前,佛教繪畫以北齊畫家曹仲達為標準樣式,恪守西域的風格,所做人物衣紋緊緊地貼在肌膚上,好像剛從水中爬出來一樣。吳道子的線描與曹仲達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畫史上稱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據《圖畫見聞志》載: “雕塑之像,亦有吳裝?!眳堑雷硬坏瞄L繪畫,還常常搞些泥塑,他的泥塑特別注重骨骼與肌肉的關系,并且還把制作人物雕塑時的感受用于繪畫上。因此,他的繪畫立體感很強。吳道子還相應地削弱了色彩的暈染。落筆雄勁,賦彩簡淡,增強了線條的表現力。
吳道子的名氣越來越大。玄宗也更加寵愛他了。天寶年間,唐玄宗由于向往四川嘉陵江的山水之美,非常想看,可是國事太忙,無法前往,遂叫吳道子前去寫生。吳道子乘船重游故地,不禁心潮激動,放眼遠眺,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面映入眼簾,江水碧綠清澈,隨著船行,兩岸風景悄悄地變換,如在仙境一般。吳道子心潮澎湃,情緒激動,把嘉陵江的一丘一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默記于心,并在腦海中構思著巴山蜀水壯觀的畫面。10天后,他回到了長安,玄宗要看他的畫稿,吳道子便答曰: “臣無粉本,并記于心?!毙诼牶蠛苁求@訝,于是叫他當著文武百官在大同殿上現場作畫。吳道子顯得胸有成竹,神態怡然,在一日之內便繪出了嘉陵江三百余里的美麗風光。玄宗本來對他的話還稍有疑惑,可當看到他所畫的氣勢雄偉的嘉陵江山水時,不由地大加贊賞,疑惑頓消,文武百官也都拍手叫好。玄宗把這幅與以前山水畫家李思訓數月才完成的同一幅畫相比,不禁贊嘆道:“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p>
吳道子的真跡,久已失傳。傅堯杰作《送子天王圖》 出于宋代摹本,但較好地保存了吳道子的畫風特點。這幅畫是描寫佛祖釋伽降生后,他的父親凈飯王抱著他進入神廟,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所以又稱《釋伽降生圖》。此圖以白描畫法完成,衣紋有粗細變化。寬袍大袖,天衣飛動,確有吳帶當風之神韻。由此圖我們可以看出他在藝術上的巧妙。無論是對待全局的結構,還是人物性格的刻劃都不是孤立的、概念的,而是圍繞著主題意旨取得各方面的關聯。特別是天王端坐于中段與凈飯王抱子的末段,更為生動,充分表現了各個人物不同的心理變化。
吳道子的繪畫在當時不僅起著左右畫壇的作用,而且還對雕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在“吳裝” 的基礎上進一步削弱色彩的表現,使之成為“白描” 的形式。這在吳道子之前只是用來打草稿的粉本,從吳道子開始,逐漸取得了一種獨立的審美形式。到了宋代的李公麟則把“白描”發展為一種獨立的畫種。
送子天王圖 (部分)
吳道子的繪畫影響了一大批畫家,在眾多的追隨者中,盧陵伽是他最得意的學生,吳道子曾對他授以手訣,他的畫法非常像吳道子,且畫風細,咫尺山水,手法精練老道。
吳道子的一生,大部分在宮中度過,他身為御用畫家,深受玄宗寵愛,卻能融新意與妙理于一爐,不受法度約束,在提高中國畫的線條作用方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吳道子的作品概括了盛唐時代的社會面貌。在中國繪畫史上永遠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用生命寫詩的李商隱
下一篇:百代商人鼻祖白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