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曹端
曹端 (公元1376~1434年) 字正夫,號月川,學者稱月川先生,河南澠池人。自幼聰明好學,8歲入里學讀書,初讀《孝經》,繼讀《論語》、《孟子》、《中庸》諸書,11歲至15歲,相繼讀《尚書》、詩經》、《禮記》、《周易》、《春秋》,16歲讀《通鑒綱目》、《周禮》、《儀禮》 和諸子百家的著作。18歲那年,以其優異的學業,成為縣學的生員 (又稱秀才)。永樂六年 (公元1408年),在河南省城開封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第二年,在南京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名列榜首。同年四月,授任山西霍州 (治所在今山西霍縣) 學正,負責訓導所屬生員,與李德同升為講席。永樂十六年十一月,父親病故,回家守喪,期滿,補為蒲州(治所在今山西蒲縣) 學正,后再改為霍州學正,把畢生獻給了教育事業和理學研究事業。宣宗宣德六年 (公元1434年) 病故于霍州學正任上。
曹端一生擔任學正長達26年之久。他在任霍州學正之前,就十分重視教育,曾于永樂四年,纂輯《家規輯略》,讓子弟們學習并要求他們遵守。做了霍州學正后,以其學識淵博,教導有方而得到士子們的稱贊,“四方聞風來學者,云擁川至”。不僅有山西士子,還有從西蜀、山東、陜西、河南、直隸等地相繼而來求學的幾百人。對于這些士子,他不僅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他們刻苦學習,而且處處關心他們,體貼他們,既教書,又育人,身教與言教相結合。永樂八年,霍州出現饑荒,他主動拿出自己的薪俸賑濟在州學學習的貧困學生,又替貢生邢清贍養老母。在他的耐心教導下,一批批的弟子脫穎而出。永樂十五年,霍州劉勝等5人考中了舉人,永樂二十一年,霍州又有尚彧等4人考中舉人,蒲州有謝琚等10人考中舉人。汾西范琮還考中了進士。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吏部考核學官,二州的學子們上書爭留他在本地任教。
曹端把教書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教學來帶動學術研究,以學術研究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正是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四書詳說》、《通書述解》、《太極圖說述解》、《西銘述解》、《儒學統宗譜》、《孝經述解》等著作。對于宋代以來的理學和象數學作了深入的探討,并且傳授給他的弟子們。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在明朝前期被推為“理學之冠”。
曹端是一位杰出的無神論者。明代初年,佛、道宗教迷信頗為流行,曹端的父親信仰佛教,并且熱心于賽神和齋醮迷信活動。而曹端則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這種宗教迷信活動極為不滿。建文元年 (公元1399年),他父親要搞賽神大會。他竭力進行勸阻。他對父親說: “賽神純害無益。設有利害,愿以身當之。”洪武三十一年,曹端的族人去世之后,有人提出用堪輿風水之術進行安葬。當時,他用詩歌諷勸族人說: “葬家風水果何由,舉世滔滔苦信求。我道如依風水說,陰陽個個做王侯。” 意思是說,堪與風水事實上并不靈驗, 毫無用處, 不足使人信服, 陰陽先生也從來沒有靠堪風水而成王成侯的。永樂二十年, 他的父親病逝,一位做官而家居的朋友,建議他為父親請僧流 (和尚) 設齋、請羽流(道士)設醮而做“超主”,他感謝了這種好意,同時也婉言拒絕了這種做法。他以中國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講述了齋醮迷信有害而無益的種種表現。
不僅如此,他在自己生命將終之前夕,特意喚來霍州儒學的諸生,告誡他們: 終生厭惡佛、道宗教迷信,在他死后,也決不允許任何人為他作佛事,設道場,搞齋醮。這樣,就以實際行動,為青年學生和子孫后代樹立了破除佛、道宗教迷信的良好榜樣。他又以家規的形式告誡子孫后代,不得搞陰陽風水與迷信,在家規中,要求: “子孫臨表,當務盡禮,不得惑于陰陽,非禮拘忌,以乖大義。”他的這種力抵堪輿風水迷信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曹端生活的年代,巫師方士活動猖獗,在社會上也頗有市場。他在29歲那年,患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當時,家人為治好他的病,曾請來巫師驅邪除難。巫覡也煞有介事地裝神弄鬼,取來曹端的衣服,炮制了“取魂”、“招魂”的迷信伎倆。他則堅決反對。他以無神論觀點批判巫覡的行為說: “現在我患病,乃是天行之數,人是不能避免的,并不是鬼神有意害我。”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巫覡搞迷信是狂世惑眾,其目的是“圖財”。它給人們帶來的只能是災禍,別無其他。
永樂二十年,曹端任蒲州儒學學正后,學校圍墻傾圯,嚴重地影響著學校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曹端讓工匠進行修復,學校看門人告訴他說:“太歲在東,未可修理。”曹端不信所謂太歲禁忌的說法,就對看門人說: “東家之西,乃西家之東,太歲何在爾?欲避之乎?夫太歲,天上歲星也,豈人間家家戶戶皆有太歲耶?”這樣,就以東西方位相對的知識,結合“太歲”是天上“歲星”的天文學知識,巧妙地否定了“太歲”在人間立足的根基,破除了“太歲”禁忌迷信,及時修起了學校的墻垣。同一年間,曹端請工匠修理公廨(官署),當時,也有人以“土旺”的禁忌散布流言蜚語,企圖阻撓。曹端同樣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教育人們說: “五行一理而已,土旺猶金、木、水、火之旺也,今于金、木、水、火之旺皆不畏避,獨于土旺深避之,何惑之甚也!”
祠廟是巫覡搞迷信活動的主要場所。為了打擊社會上的封建迷信活動,曹端大力倡導開展毀淫祠、破淫祀活動。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上書邑令楊某,請毀淫祠,邑令楊某讓他“躬詣四鄉,監毀淫祠百余所”,并且幫助霍州數戶人家拆毀了淫祠。永樂二十二年,他在霍州公開向州學的學生宣布: “妄行淫祀,諂求鬼神,非吾徒也。”就是說妄行淫祀,諂求鬼神的人不配當他的學生。
曹端把自己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他不僅堅持了無神論的思想路線,更為主要的是把無神論的思想主張落實在自己的行動及教育實踐中。他把言教與身教結合在一起,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敬業精神教育學子、影響學子,受到人們的崇敬。他去世時,霍州人停業表示沉痛的悼念,兒童及下層民眾無不為之痛哭流涕。由于他生前“廉潔自律,貧不能葬”,遂就近葬于霍州城東。宣德十年遷葬于澠池故里。人們為了表示對這位辛勤耕耘的教育家的懷念和敬意,在蒲州、霍州和澠池為他修建了祠堂。
上一篇:明代救時首輔高拱
下一篇:明代杰出的外交活動家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