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杰出的外交活動家傅安
傅安字志道,原籍河南太康縣,后遷居祥符 (今河南開封)。出身于小吏。由南京后軍都督府吏,歷四夷館通事 (翻譯官)、舍人,鴻臚寺序班(負責排定殿庭行禮時百官的班位)。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公元1394年),升任兵科給事中 (負責侍從、規諫和監察)。明年,奉命出使撒馬爾罕 (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州首府),被拘留13年,志矢不移。成祖永樂五年 (公元1407年)撤馬爾罕與明朝修好,始得釋還。回國后,改任禮科給事中。先后六次奉命出使西域。終以年老致仕。宣宗宣德四年 (公元1429年),因病卒于故里,葬于開封朱仙鎮岳廟。
明朝建國之初,元朝的殘余勢力依然是明朝北部的主要威脅。朱元璋曾數次調兵征伐,但無明顯效果。北部邊境局勢不能穩定,成為明朝的心腹之患。同一時間,在中亞地區帖木兒帝國崛起。帝國的創建者帖木兒是突厥化了的蒙古貴族,于明朝開國的第三個年頭,即1370年,在撒馬爾汗宣布自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洪武二十年九月,帖木兒帝國的首批使臣來到南京,向明朝進獻馬15匹,駱駝2匹,受到明太祖的款待。從此,兩國正式建交。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兒帝國的特使來到南京,向明朝進獻馬200匹,并將帖木兒給明朝皇帝的信呈給洪武皇帝。信中盛贊明朝皇帝的賢德,頗得明太祖的歡心。為了回報帖木兒帝國,明太祖決定派以傅安為首的使團出使西域。此后,他又六次奉命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的時間,是在洪武二十八年至永樂五年六月。這是明朝出使西域的第一個正式使團。隨同他出行的還有給事中郭驥、御史姚臣、宦官劉惟以及將士1500余人。前往撒馬爾罕和哈烈 (今阿富汗赫拉特)進行訪問。傅安一行,沿著通往西域的古道西行,由南京出發,自肅州 (今甘肅酒泉) 出嘉峪關,西行800里,穿過今新疆境內白龍灘沙漠,又西行2000余里,到達今新疆哈密,再向西行,經戈壁沙漠,行1200里,至火州 (今新疆吐魯番), 又向西行, 到達亦刺八里 (今新疆伊寧), 再西行3000里,到達撒馬爾罕。不料,帖木兒對明朝的態度突然改變。傅安肩負使命,向帖木兒反復陳述明朝對西域各國的友好態度,但一心向外擴張的帖木兒卻聽不進去,反而對傅安一行采取譏諷的態度。面對這一變化,傅安旗幟鮮明,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帖木兒看到難以壓服,就改變做法,采用軟禁的做法,派遣官員引導傅安一行到帖木兒帝國各地游歷,為時長達六年之久,先后到達了今天伊朗的大不里士、伊斯法罕、拉位子,以及阿富汗的赫拉特,成為明朝在西部陸路遠行行程最遠的外交使團。游歷歸來之后,傅安仍然不向帖木兒屈服。帖木兒惱羞成怒,就將傅安一行扣留下來,并且斷絕了與明朝的外交關系。到了1404年,帖木兒竟然調集180萬大軍,對明朝發動大舉進攻。第二年二月, 帖木兒在東進途中突然病死于訛答刺, 遠征軍被迫停止行進。帖木兒死后,內部動亂,其孫哈里繼位,不愿與明朝為敵,于是決定釋還明朝使臣,并派遣使臣護送傅安一行回國。永樂五年六月,在撒馬爾罕被扣留長達13年之久的傅安一行,終于回到了南京。去時1500余人,返回時只有17人,這時,他的“須眉皆白”。傅安向成祖陳述了在撒馬爾罕的詳細情況,以及撒馬爾罕新近所發生的變化。得到成祖贊賞,除賜給錢幣外,在南京東華門外賜給他一處住宅,并改任他為禮科給事中。
第二次出使是在永樂六年四月至永樂七年六月。傅安第一次出使,溝通了明朝與撒馬爾罕和哈烈的關系,為使明朝與西域各國關系正常化,在撒馬爾罕使臣回歸時,成祖皇帝特命傅安擁送以行,“賜其王哈里幣十四表里,并賜哈烈頭目有差”。這是明朝與中亞恢復正常邦交后的第一個到達西域訪問的明朝使團。這次傅安還到達哈烈,哈烈也派遣使團到明朝進行友好訪問。
第三次是在永樂七年六月。傅安第二次回國后,永樂皇帝即位首次巡視北京,并在此接見了來訪的撒馬爾罕和哈烈等國使臣。遂命傅安護送撒馬爾罕和哈烈等國使臣回國,并對來訪使臣進行賞賜。
第四次是在永樂九年閏十二月至永樂十一年十一月。這次出使的目的,主要是回訪別失八里 (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同時就馬哈麻與瓦剌關系進行調解,勸馬哈麻不要對瓦剌用兵。
第五次是在永樂十二年十月。永樂皇帝獲悉別失八里的馬哈麻之母及弟相繼去世。特派傅安前往吊唁,并向馬哈麻表示慰問。
第六次是在永樂十四年三月。這次出使的任務有三: 一是永樂帝獲悉馬哈麻去世,派傅安等前往哀悼。二是頒發璽書命納黑失只罕嗣位為王。三是調解別失八里與哈烈的緊張關系,使其放棄怨仇,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各自保境安民。
傅安是明代杰出的外交活動家。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明代的外交事業,先后六次奉命出使西域、中亞,行程遠至11000余里,最遠到達今天伊朗的設朗子、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他以驚人毅力和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地完成了出使的歷史使命,為明朝與西域、中亞各國建立和平睦鄰友好關系,以及中西交通的重新開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他的出使與外交活動,將明朝的影響帶到了西域、中亞各國,擴大了明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影響,增強了中外關系,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終永樂之世,有22個代表團來自撒馬爾汗和哈烈,有33個使團來自中亞其他城鎮,44個使團來自哈密綠州西北部附近。據載傅安出使西域,著有《使遠記》,可惜已失傳。明人黃景昉評價傅安一生的活動說: “白首生還, 比之蘇子卿何遠!”許彬也賦詩稱贊說: “諸暮從此通王貢,會見還朝拜美余。”其功績,實可與漢代的蘇武并駕齊驅; 與同時代七下西洋的鄭和,同放異彩。
上一篇:明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曹端
下一篇:明代科學巨星朱載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