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
項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名籍,字羽,楚國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在中國的歷史上,多以成敗論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項羽。項羽自24歲起兵,到31歲自刎烏江,其間所經歷的都是轟轟烈烈的事。
項羽在青年時代就力能扛鼎,學書、學劍都不成,這使父親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改教他兵法,他略知大意后,就不肯深入研究了。但項羽才氣過人,而且少懷大志,疾惡如仇,看見秦始皇時,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感嘆。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反秦起義,隨即建立張楚政權。原六國貴族聞訊后,也紛紛起兵響應,這年九月,項梁與項羽也起兵,殺了會稽太守通,帶領吳中兵士反秦。項梁自立為會稽太守,項羽為裨將,手下有精兵八千人。
陳勝犧牲后,其部將召平矯令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命其引兵進攻秦國。秦二世二年三月,項梁即率所部渡江,途中東陽令史陳嬰率義軍兩萬投奔項軍。
渡過淮河后,英布、蒲將軍又以兵相隨,項軍兵力一時達到六七萬人,成為當時反秦武裝的主力。六月,項梁召集起義將領會薛計議,立楚懷王孫心,仍稱楚懷王。
項梁自號武信君。之后,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于東阿、定陶。項羽、劉邦也攻占城陽,略地至雍丘,斬殺秦三川守李由。不久,由于項梁驕傲輕敵,被秦將章邯乘隙襲破,項梁陣亡。
項羽、劉邦退保彭城。章邯又渡河北上擊趙,與秦將王離、涉間軍進圍巨鹿,要消滅起義軍。
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宋義走到安陽后,滯留四十六日不前進,想坐觀成敗。于是,項羽以宋義與齊密謀反楚為名,殺死了宋義。懷王即命項羽為上將軍,統率全軍救趙。項羽派當陽君、蒲將軍帶兵兩萬迅速渡過漳河,以解巨鹿之圍;自己親自率全軍渡河,破釜沉舟,進擊秦軍。
雙方經九次激戰,楚兵大破秦軍,王離被俘,涉間自殺。巨鹿一戰,秦朝的主力被消滅殆盡,亡國只是遲早的事了。當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戰事結束后,諸侯將領拜見項羽,都跪著向前,看都不敢看他。從此,各路諸侯軍都聽從項羽指揮。接著,項羽又大破秦軍,并利用秦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在新安城南將降卒二十萬全部坑殺,從而大失民心。
當項羽率軍進入關中時,劉邦已先期進據咸陽。由于楚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者王之”,劉邦理應稱王關中。項羽入關后,卻依恃手中四十萬大軍,企圖消滅劉邦,獨霸天下。
在鴻門宴上,劉邦在謀士張良的幫助下,卑辭言和,騙取了項羽的信任,后來又趁機暗中發展實力。雙方的緊張關系暫時和解。項羽隨即引兵西屠咸陽,誅殺秦降王子嬰,焚燒秦宮室,擄掠財寶和美女東歸,使自己再一次大失民心。
公元前206年,項羽以懷王為義帝,又分封各諸侯為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占有梁地、楚地九郡,定都彭城,封劉邦為漢王。不久,田榮、陳余,彭越等相繼舉兵反楚。
劉邦也以關中為基地,進逼西楚,于是爆發了歷時四年多的楚漢戰爭。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后,號令天下,大失民心。他自己也漸漸驕傲起來,對其他的諸侯放松了警惕,從而逐漸由強盛走下坡路,最后招致“垓下之圍”的悲慘結局。在垓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兵少糧盡,只剩二十八騎;而追他的漢騎有數千之多,項羽孤軍奮戰,飛斬敵將,使“漢軍披靡”。當赤泉侯追他時,項羽“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焙髞?,項羽終因寡不敵眾,四面楚歌,面對著美人和名馬,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他曾慷慨悲歌,卻依然堅決抵抗,到了烏江,走投無路時,烏江亭長要渡他到江東去,項羽也不愿讓江東父兄看到他兵敗將亡、狼狽不堪的情景,所以拒絕渡江,以自刎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項羽自刎前,仍稱“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而不能認識自己終致失敗的原因。后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于谷城。
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在每次戰役中均壓倒劉邦,但因他政治力及組織力不強,不注意穩定收服民心,不注意用人,最后反被對方壓倒,終于英雄末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充分肯定了項羽的功績,說項羽“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項羽在戰場上英勇異常,“嗔目叱之”,敵將“目不敢視,手不敢發”,而平時卻“見人恭敬慈愛”,“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飲”。
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是一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是反秦斗爭中指揮起義軍摧毀秦軍主力的勝利者,雖然他在同劉邦的角逐中失敗了,但他的見義勇為、敢作敢當、光明磊落的品格,成為人們心目中英雄的典范,使人難忘。
上一篇:韓信——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
下一篇:馬本齋——回族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