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
——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
韓信(約公元前231—公元前196),漢族,西漢開國功臣,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他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生活在秦末漢初時期,父母早喪,家貧如洗。但他既不會經商,又不會務農,終日掛劍閑游,靠乞討度日。還曾受過胯下之辱:鄉中少年叫他從兩腿間爬過,借以嘲笑。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韓信持劍從軍。漢相蕭何發現他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因而極力向劉邦推薦。劉邦聽蕭何之言,擇良日,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做漢軍大將后,其軍事謀略才干在戰爭中顯示出來。在破魏、代,滅趙、齊的作戰中,韓信采取不同戰略戰術,三次水戰破敵,一直成為戰史中的佳話。
公元前205年五月,劉邦因進擊彭城失利,與項羽相持于成皋、滎陽一帶。這時,盤踞在河東魏王豹反漢,威脅漢軍側背。劉邦派韓信、曹參等率軍攻魏。八月,魏王豹集重兵于蒲阪,斷臨晉交通,阻止漢軍渡河。
韓信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集結船只佯作由臨晉渡河的模樣,暗中卻調動軍隊,出敵不意地從夏陽用木桶渡河,奔襲魏王豹的后方安邑。魏王倉皇應戰,兵敗被俘。
滅掉魏王后,黃河以北尚有代、趙、燕及山東的田齊四個割據勢力。他們依附項羽,擁兵自重,阻礙著劉邦統一戰爭的進行。韓信針對這種情況,向劉邦提出“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的戰略計劃。
劉邦表示贊同,給韓信增兵3萬,派張耳協助韓信去開辟北面戰場。同年九月,韓信攻破代國后,接著越太行山東進,乘勝擊趙。趙大將陳余集中20萬大軍于太行山隘口井陘口,占據有利地形,構筑壁壘,準備與漢軍決戰。
韓信率軍駐扎在井陘口以西30里的地方,半夜派出2000輕騎,每人攜一面紅旗,潛伏到趙軍營壘附近。韓信告誡他們說:“趙軍若見我軍退走,必然會傾巢出動追擊,你們則趁機沖進趙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旗。”正面,韓信以萬人進至綿蔓水東岸,背水列陣。
韓信令部將傳喻三軍說:“今天破趙軍后會餐。”諸將聞言,都不相信。拂曉,陳余等趙將從營壘中看見漢軍背水列陣,都嘲笑韓信不會用兵,于是打開營壘大門,傾巢出動與漢軍決戰。
漢軍雖只有1萬人,但見背倚河水,后退無路,無不奮勇向前,與趙軍死拼。同時,深夜設伏的2000漢騎早已沖進趙軍營中,拔掉趙旗。
趙軍久戰不勝,欲收兵回營,忽見營中都是漢旗,頓時軍心大亂。漢軍前后夾擊,大敗趙軍,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破趙之后,繼續進兵,逼迫燕國投降,接著又揮兵進攻齊國。齊王田廣聞漢軍來攻,一面領兵退守高密,一面派人向項羽求救。不久,項羽派大將龍且率20萬人救齊。楚、趙軍合為一股,與漢軍夾濰水布成陣勢。韓信秘密派人裝滿一萬多個沙袋,趁黑夜將濰水上游堵起來。次日上午,韓信率軍過河進攻龍且,未戰幾合,佯敗退兵。龍且不知是計,得意地說:“我早知道韓信膽小。”遂縱兵追過河去。韓信暗使人扒開上游沙袋,飛奔而下的大水將正在過河的齊楚軍截為兩段。韓信回兵攻擊,全殲已過河的齊楚軍,齊王逃跑,龍且戰死,彼岸之敵也自行潰散。漢軍完全占領齊地。
韓信連克魏、代、趙、燕、齊五國,占領了長城以南,黃河以北和山東的大部地區,取得北面戰場的全部勝利,完成了對成皋楚軍的戰略包圍。在對魏、趙、齊的作戰中,韓信因水用兵,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采取了聲東擊西、背水列陣和斷水塞流的戰法,顯示了這位歷史名將善于先計后戰和出奇制勝的作戰特點。
西漢王朝建立后,韓信先被封為楚王,后又降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被皇后呂雉騙進長樂宮的鐘室殺害。
韓信是漢初著名軍事家,作戰時善于靈活運用兵法,布局謀陣,使他連戰連勝,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上一篇: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常勝將軍
下一篇: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