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愛好自然科學
康熙帝即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他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個皇帝。他8歲即帝位,15歲親政,直到去世。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能身體力行學科學的皇帝。
康熙帝愛好自然科學,一有余暇,就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力求把握其中的原理。他興趣比較廣泛,對中國歷史、文學有相當的鑒賞能力,又喜歡美術,推崇程朱理學。在天文、歷史、數學方面也有比較好的基礎。因此,當他接觸西方科學的時候,態度是積極的,而且自己也渴望學習這些知識。
他早年從南懷仁學習歐幾里德幾何學,每天聽講,孜孜不倦。后來又學習測量、天文、物理和醫學。在宮中設置了研究化學和藥學的實驗室。
南懷仁去世后,他又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和張誠在內廷講學。在講授之前,先令他們學好滿文和漢文,而康熙帝自己卻不學外文。傳教士講授的學科有測量、數學、天文、解剖學和哲學等。
張誠在到北京的第三年即將幾何、三角和天文方面的書籍譯成漢文和滿文印出,作為教科書和供皇帝閱讀之用。這時康熙皇帝已經三十多歲了,但學習的勁頭依然很高。
由于努力學習,康熙的自然科學知識,特別在數學、天文學和測量學方面了解較多。
例如他能評論著名數學家梅文鼎的著作,曾召見梅文鼎暢談歷象算法;能計算河道閘口流水,晝夜的多少;能用測日晷表,畫出正午日影的至處,經檢驗一點不差。
在他58歲那年,巡視大運河時,決定在筐兒港建筑一座攔水壩,隨后就在河西務登岸步行二里多路,親自設置測量儀器,確定方向,釘下椿木,來記錄測量結果。
在康熙皇帝的直接領導下,利用耶穌會傳教士科學技術方面的長處,清朝的學者與他們合作,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項目。除了制定并頒行《康熙永年歷》,編著《數理精蘊》、《歷象考成》外,康熙還親自領導完成了全國地圖的測繪。
那是在中俄締結《尼布楚條約》之后,康熙帝見到一幅亞洲地圖,圖中關于清朝滿洲地區的地理知識相當缺乏,便有開展測繪工作的打算。
后來他從廣州購入儀器,每到東北和江南各地巡視的時候,就命隨行的外國傳教士先測定經緯度。
在條件成熟之后,他命耶穌會傳教士先測京師附近地圖,由他親自??保J為遠勝舊圖,才下令由中、西兩方人員組成測繪隊進行全國地圖的測繪。
全國地圖的正式測繪是從康熙四十七年開始的,由法國教士白晉、雷孝思和杜德美等人率領。先從長城測起,然后測北直隸,再測滿洲地區。
為了加快速度,公元1711年康熙命增添人員,分兩隊進行。因此關內十余省,包括西南、西北廣大地區,約用五年時間先后峻事,康熙五十七年,一份具有相當水平的《皇輿全圖》終于繪成了。
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當時歐洲各國的大地測量,有的尚未開始,有的雖已開始,也未完成,而中國在18世紀初期完成了全國性的三角測量,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
康熙帝親自領導的全國大地測量,有兩件事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一,是尺度的規定。
康熙為了統一在測量中所使用的長度單位,規定以200里合地球經線1度,每里1800尺,因此每尺的長度就等于經線的百分之一秒。這種以地球的形體來定尺度的方法是世界最早的,法國在18世紀末才以赤道之長來定米制的長度。
第二,是發現經線一度的長距不等??滴跛氖荒陮崪y過中經線上由霸洲到交河的直線長度,以后在康熙四十九年又在滿州地區實測北緯41度到47度間的每度直線距離。
這些測量都可以得出緯度越高,每度經線的直線距離越長的結論。如北緯47度比41度處測得的每度經線的長度大258尺。這是過去的測量中從未得到的結果。
這一結果曾遭到歐洲一些學者的懷疑,后來得到證實。這是世界科學史上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所取得的成就,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是第一流的。
由于社會條件和康熙本人思想方法的局限,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一定的探索,只能產生有限的積極效果。他執政期間,沿用妨礙科學發展的八股取士制度,大興殘暴的文字獄,又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盡管如此,康熙帝能身體力行學習科學,利用科學,親自領導具有科學意義的工作,這種探索精神,在中國歷代封建社會中是少見的。如果清朝歷朝皇帝都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勇氣和精神,中國近代的歷史中,恐怕就要少些悲劇。
上一篇:應對黑暗中的老虎
下一篇:張廣厚落榜不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