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商代文化
商是興起于黃河中下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傳說商人系子姓,始祖名契。約公元前11世紀,成湯滅夏,建立商王朝。商人主要活動于今河南、山東一帶。因商王盤庚遷都于殷,遷殷后,史稱殷或殷商。商代奴隸制進一步發展,國家機器更趨完善,并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商的生產事業由官府和奴隸主壟斷,使用大量奴隸去從事農、牧、手工業制造等業。隨著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已初具規模,設有鑄銅、制陶、紡織、雕器、造車、造船等各種作坊。其中,以鑄銅手工業最為突出,商業也有了顯著的發展,商代后期,出現了金屬貨幣:銅幣。商已有了完整的文字體系,安陽出土的大量甲骨上,有商人創造的文字約5000多個。此外,還有鑄在銅上的銘文,被稱為金文。商代占卜是一項最受人們重視的活動。占卜的方法是炙燒龜甲、牛骨,觀其裂紋以預吉兇。這是早期迷信的一種主要形式。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唐大明宮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商高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