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培血濺虎門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謚忠節、封振威將軍,晚清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關天培出任廣東水師提督那年,正是廣州鴉片走私猖獗的時期。看到鴉片毒害國民,外國侵略者在中國橫行霸道,對我國土虎視眈眈,關天培深感焦慮。抵粵后,親至沿海視察,增修虎門、南山、橫檔幾座炮臺,添鑄六千斤大炮數十座。道光十九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查禁鴉片,關天培大力配合,截獲存儲鴉片的躉船二十余艘。又為防止英國軍艦進犯,奉林則徐之命,進一步整頓海防,在虎門附近安設木排鐵鏈,督率水師認真操練;同時,率領舟師巡邏海口洋面,稽查來往外國船只,防止鴉片流入中國。
1840年7月英國水手在尖沙嘴一帶橫行霸道,殺死一無辜村民,林則徐提出抗議,要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機擴大侵略,接連幾次向廣東沿海武裝進犯。關天培身先士卒,率領將士嚴陣以待,英勇抵抗,屢次打敗英軍,使他們的侵略行動未能得逞。
義律看到關天培率領的兵力強大,不敢任意挑釁,而英國的鴉片販子仍在繼續走私鴉片。關天培積極配合林則徐,搜捕鴉片走私船。鴉片戰爭爆發后,關天培在林則徐領導下,率兵英勇反擊英軍,英軍無法侵占廣東,只得分兵北上,進犯天津。而昏憒的道光皇帝卻屈從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將林則徐革職,派直隸總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廣州,就反對林則徐、關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關天培多年苦心經營的海防,水師被遣散三分之二,戰斗力最強的募勇被全部遣散,這正迎合了英軍的需要。
英軍乘虛而入,攻陷沙角、大角兩炮臺,這樣虎門失去屏障。此時虎門炮臺只有少數兵力防守,形勢萬分危急。關天培坐鎮前線,向琦善請求增援。可是,琦善這個可恥的賣國賊唯恐妨礙“議和”,不敢發兵。關天培極為憤恨,決定死守。他拿出自己的銀錢補充軍餉,鼓勵將士英勇殺敵,又將數枚脫落的牙齒和幾件舊衣寄給家眷,對手下的將士們說:“人在炮臺在”,表示了與炮臺共存亡的決心。
英軍向虎門大舉進攻。敵人在炸斷攔江鐵鏈,攻占橫檔等幾座炮臺之后,全力轟擊關天培所在的靖遠炮臺。關天培率領將士,揮刀上陣,指揮士兵頑強堅守。戰斗從中午到深夜,進行得異常激烈。無奈寡不敵眾,守衛炮臺的將士大半英勇犧牲,關天培也受傷10多處,周身鮮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陣前,親手燃炮射擊。這時,敵人從炮臺背后蜂擁而上,一士兵要將關天培背下陣地,他橫刀阻止。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敵手,關天培急令隨從將大印帶走,隨從哭著拽住他的衣襟,請求一同撤走。關天培厲聲拒絕,堅持指揮,激勵士兵奮力苦戰。關天培終因年歲已高,加之寡不敵眾,左臂被敵人砍傷,此時,他仍然奮勇向前,又忍痛砍殺了幾個英軍士兵,最后不幸被敵人流彈打中胸膛。關天培以身殉職時,雙目緊閉,挺立不倒。英軍見“關天培挺立如生,反駭而仆”,個個嚇得目瞪口呆。
關天培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連英國侵略軍的將領也為之折服,并稱他為“最杰出的元帥”。
妙語點睛
關天培是鴉片戰爭中犧牲的第一位清軍高級將領,他面對危險,置生死于度外,在孤立無援之時,他身先士卒,直面侵略者,駐炮臺督戰,創痕遍體,血漂衣襟。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贊歌,受到后世人們的敬仰。
警世良言
上聯:大丈夫、保國家、率將士、戰英軍、寧死不屈,實乃為國家棟梁;
下聯:真豪杰、衛民族、守炮臺、驅洋寇、捐軀成仁,無愧于民族英雄。
——張志真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同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鄉關面如生。”
——林則徐
上一篇:侯可急他人之難
下一篇:馮婉貞勇抗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