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王朝秦與隋
秦與隋,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短命的王朝。前者從建立到滅亡,只有十五年;后者也不過卅八年。
秦始皇十三歲繼承王位,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驪山陵,前后達36年,征調刑徒七十萬。他還以七十萬人之力,修建阿房宮,其總面積達五十多萬平方米。此外關中建宮三百,關外建宮四百余,勞民傷財,達于極點。
隋煬帝即位之后,營建東都,三月完工,每月征用二百萬人服役。特別是造乾陽殿,伐木于江西,一材之費達數十萬工。所以張元素說:“乾陽畢功,隋人解體。”又修建離宮,建成千上萬的龍舟、樓船。開鑿運河,歷時六年,動輒調發幾十萬、成百萬的勞力服役,造成運河兩岸“死尸遍野”。
秦始皇對外大舉征伐,命蒙恬以三十萬人北逐匈奴,筑城萬余里,并開發嶺南,修筑馳道,幾乎動用了全國總人數的十分之一點五的人服役。其開支浩繁,可想而知。隋煬帝則步其后塵而三征高麗。大業八年(612),以號稱二百萬人的大軍進發。他們長途跋涉,疲于奔命,死者相枕藉,穢臭撲鼻。
秦始皇、隋煬帝都是狂妄自大,獨斷專橫,恃才傲狠的病態心理者。他們自以為是,不可能聽取他人的建議。于是秦始皇用火與劍的手段——焚書坑儒來進行思想領域內的斗爭。隋煬帝則以誅殺賀若弼、高颎而拒諫飾非。
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曾顯赫一時。然而秦始皇不過短短的十多年,就到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地步;隋煬帝即位也只不過十三四年,卻發出了“好頭顱,誰當砍之”的哀號。
論者以為“秦以一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財盡不能勝其求;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天下已壞,而弗自知;身死才數日,而宗廟絕滅。”隋煬帝“恃其富強,不慮后患。放萬物以自奉養,子女玉帛是求,宮室臺榭是飾。”“疲生人之力,身死人手,宗廟為墟。”所以,一切政治的運轉,應以愛民為本。因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否則,“人到無所顧惜時,雖圣人亦無如之何也已”。
上一篇:蓋洛事件的教訓
下一篇:砍林成災造壩致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