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張家界·張家界探“閨”
張家界是武陵山中的一塊盆地,是幽谷中的幽谷,但直到八十年代游人才開始進入這神奇之地,真正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家界,這一“界”字用得最是恰到好處。界外也有山,也有樹木,不過平俗的人間而已,但一轉身進入“界境”,面對拔地奇峰、參天翠壁,便如置身仙境,不能不為之陶醉,為之傾倒了。
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張家界一帶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被統稱為“布衣荒服之地”。秦屬慈姑縣,漢屬武陵郡充縣。此后屬澧州、永定衛,慈利縣、大庸縣,今屬大庸市。歷史上的張家界沒有統一的名稱,見于野史方志的多是這里的一地一景。清代人們常以今屬張家界一部分的青巖山泛指此地。當地山民居其地不知其名者頗多,習慣上百丈峽至黃獅寨一帶稱青巖山,板橋至鑼鼓塌一帶稱張家界,黃獅寨至朝天觀一帶稱馬鬃嶺。1949年,這里劃歸張家界管轄。1958年,建立了張家界國營農場。1982年正式命名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全稱“湖南大庸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從此,這一名稱被固定下來。
山界“鐘馗” 湘西“野妹”
歷史上的張家界在官方的正史典籍中沒有什么名份,只在方志野史中有一些記載。明代萬歷《慈利縣志》是記載張家界風光的第一部志書。到清代,張家界已小有名氣,到這里游覽吟詠的詩人日漸增多。民國初年,著名學者吳恭亨編寫的《慈利縣志》對張家界一帶山水給予了總體評價:“青巖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崇巒大谷,連接數縣,……蓋亦所謂赤縣之奧區焉。”有人說張家界兼有黃山之奇,泰山之雄,華山之險,桂林之秀。游人來到張家界,無不嘆為觀止。有詩云:“三山五岳堪比美,華夏風光第一流”、“踏遍名山千萬座,方到天涯絕妙處。”
張家界的美在于它的樸素、實在、毫無雕飾。當年著名畫家吳冠中發現這顆風景明珠,說這里溪流曲折,亂石坎坷,獨具赤腳山村姑娘之健壯美。它有一種“野”味,有人稱它為山界之鐘馗;也有人把它比喻成背著背簍,手提砍刀,不施脂粉,赤著腳板的湘西“野妹子”。
破壞和美的造化同時存在。張家界一帶原是汪洋大海,在海邊地帶沉積的石英砂巖,經過復雜的地殼運動,流水的長期切割、侵蝕作用,形成了罕見的溝壑縱橫、奇峰林立、山石崢嶸的峪谷地貌。
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把張家界的景物安排得井井有條。這里的山在造型上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似仙女,似玉兔,似幽會情侶,似恩愛夫妻,以夸張的大手筆描繪其內在的神與外在的形,絕妙之處盡在似與不似間。無怪乎有人把張家界叫做“超級石雕展覽館”。著名國畫家黃永玉曾做《兩千八百柱》,描畫了張家界的風采。
湖南張家界
山奇水亦奇。古人一向有“山以水為血脈,故山得水而活”的說法。張家界風景區共有五條小溪,“久旱不斷流,久雨水碧綠”。潭水優雅靜謐,清澈見底;瀑布飛流直下,驚心動魄;溪水則九曲回環,嫵媚多姿。無山不長樹,峰腰爬滿青藤,峰頂綠樹婆娑。無論多么險的崖壁,多么高的峰巔,石縫中都會擠出翠綠欲滴的古藤和樹木,給挺拔的石峰又增添了幾分生命的活力。
萬梓千椆 奇花異草
張家界居深山荒野之間,自古不為外界所知,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千椆萬梓八百杉”,這里的奇花異木,珍禽異獸,琳瑯滿目。據考察,現今世界上五大科植物,張家界都有,比整個歐洲所有的林木種類還多一倍以上。由于地理環境特殊,寒帶和亞寒帶的生物均能生長。如北方的冷杉、鐵尖杉、雪松、香果,南方的毛紅椿、紅豆杉、白蘭花,以及珙桐樹、銀杏、滇楸、大仿栗等珍貴樹木,在這里都生長良好。其中松林最多,黃山松、火炬松、濕地松、臺灣松、巖松、日本松、長蒼鐵松等隨處可見。珙桐樹是我國僅有的活化石觀賞樹種,花開時如白鴿滿樹,撲翅欲飛,因而在國外有“中國鴿子樹”的美稱,微風吹過,清香四溢。仿栗是一種名貴的木本油料樹種,含油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八,兩斤籽便可榨一斤油。
奇花異草幾乎遍布張家界的山山嶺嶺。龍蝦花、株栗花、長蕊杜鵑花,五彩繽紛,清香撲鼻。龍蝦花秋天怒放,呈鵝黃色,狀如龍蝦,傳說是龍王的女兒龍蝦公主化成。張家界是花的海洋,即使是數九寒天,也是鮮花滿園。梅花、野茶花、黃金錢等,含蕊怒放,暗香浮動。
有林便有獸。張家界森林茂密,植物種類繁多,人類活動較少,為珍禽異獸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可謂天然動物世界。據初步考察,獸類有獼猴、水獺、巖羊、黃麂、云豹、穿山甲、麝、獐等;鳥類有六目、十三科、四十一種之多,其中珍禽有背水雞、紅腹錦雞、長尾雉等。珍禽異獸使人游興大增。林中的獼猴經常成群結隊,嬉戲吵鬧,于懸巖陡壁間攀援行走如履平地。背水雞毛呈金紅色,能走能飛,鳳頭雞尾,胸前頸下吊著一個大水囊,抵得上一只五磅的大水瓶。它生活在懸崖之上,偶爾到溪邊喝一次水,喝足之后,再盛滿水囊,就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用下山。
張家界的土特產品、山珍野果亦名目繁多,獨特的龍蝦花茶,營養豐富的巖耳、銀耳,松菌、姜女菌、棒奶果、獼猴桃、香柿等為外界少有。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昆明之旅·武定獅子山·建文帝袈裟新換袞龍袍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南昌之旅·孺子亭·徐亭煙柳見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