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紀聞》被毀
《涑水紀聞》,一名《司馬溫公紀聞》,北宋司馬光撰。是為一部筆記體史書。
《涑水紀聞》,集錄宋代故事,起于宋太祖,迄于宋神宗。書中的每條皆注述說之人,其多為宋人賓客所談,偶忘來歷,便注曰:“不記所傳。”因此稱“紀聞”。據說,司馬光在編篡完成《資治通鑒》后,想酌取實錄國史,博采諸家異聞,準備編一部《資治通鑒后記》,此書便是準備的資料。是書所記,國家大事、朝廷要聞、宮闈秘情、民間瑣事,但多以記政事為主。對后世研究宋代歷史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年),曾頒布了禁止私人撰述野史、刊刻野史的禁令。以野史為對象的禁書事件便不斷地爆發出來。然而,這種禁止野史的行動,一下子是不能將野史全部禁止的。所以,當時做為宰相的秦檜,在紹興十五年(1145年)再一次提醒宋高宗趙構,私史有害正道,應再一次下詔,禁止野史的撰述和刊刻。
司馬光在北宋徽宗祟寧元年(1103年)被列為元佑黨人后,他的子孫也跟著遭受牽連。他的曾孫司馬伋到南宋時才做了一個右承務郎的小官紹興十五年,司馬伋被任為浙東安撫司干辦公事。一向謹小慎微的司馬馬,在禁止野史的詔令還未下達之前,剛聞到一點風聲,便急忙給宋高宗上了一道奏章,稱:建安之地新近刊刻了一種書,叫《涑水紀聞》。不是他曾祖司馬光著的,而是有人妄借他曾祖之名,以販賣他人的私說,請求宋高宗下旨禁止《涑水紀聞》,以便使邪說不致于惑亂眾聽。
宋高宗趙構在看到司馬伋的奏章后,下旨斥責建州地方官。將包括《涑水紀聞》在內的那些不應當開版印刷的文章書稿統統毀棄。司馬伋卻因此受到皇帝的禮遇,當他的曾祖司馬光的著作在建安地方遭到毀棄時,司馬伋卻被特升了一級官職。
封建愚昧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在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下,發生了性格和心靈上的扭曲,他們失去了一個作為正常人應有的心靈和良知,司馬伋便是一例。
上一篇:《水滸傳》、《儒林外史》的珠鏈式結構
下一篇:《貓城記》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