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城記》的失敗
老舍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卓越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創作勤奮,發表作品一千三百多部(篇),為我國新文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的長篇小說《貓城記》,卻因缺乏完整的藝術加工以及作者當時思想上的局限,一直遭到責難。老舍在1935年《我怎樣寫〈貓城記〉》中說:“《貓城記》,據我自己看,是本失敗的作品。”
《貓城記》創作于1932年,是一部寓言體諷刺小說。小說通過從地球到火星上去的一位漂泊者,在貓城的種種見聞,用象征手法從多方面揭露了當時中國的黑暗現實。但是,由于作者寫《貓城記》時“故意禁止幽默”,使作品顯得枯燥乏味。眾所周知,幽默是老舍小說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有人說:“有幽默就有老舍,失去幽默便失去了老舍。”而在《貓城記》里,我們很難找到一處幽默,語言變得干澀、生硬。老舍對此亦有清醒的認識,他總結說:“說真的,《貓城記》根本應當幽默,因為它是篇諷刺文章:……它得活躍靈動、玲瓏和幽默……舍去我較有把握的幽默,《貓城記》就沒法不趴在地上,象只折了翅的鳥兒。”
其次,《貓城記》故事情節凌亂、線索不清晰,沒有塑造出成功的藝術形象。一部優秀作品,會使讀者被它渲染的情節所吸引,自然而然地沿著故事的線索一口氣讀下去。而《貓城記》卻給人一種生拉硬扯的感覺,頭緒混亂不堪,情節沒有條理,讓人暈頭轉向。由于線索和情節的混亂,致使作品沒能塑造出成功的藝術形象,主要人物“小蝎”、“大鷹”等明顯地表現出概念化傾向。老舍也看到了這個缺點,他說:“《貓城記》是但丁游地獄,看見什么說什么,不過既沒有但丁那樣的詩人,也沒有但丁那樣的詩。”
另外,由于當時老舍思想的局限,他沒能在作品中提出積極的主張和建議,沒有看到社會黑暗的本質根源。甚至有些地方對革命進行了不正確的描寫。這反映出作者當時沒有受到革命思想的武裝,因而導臻對革命理論認識上的錯誤。老舍后來對此是有認識的。
可以說,《貓城記》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其失敗可謂老舍創作生涯的一大憾事。
上一篇:《涑水紀聞》被毀
下一篇:《詩經》中愛情詩所受的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