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先縱: 吳殺孫綝》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吳國孫綝因孫帝亮親自管理政事, 對他又多次問難, 就非常害怕; 從鑊里返回之后,就稱病不上朝,又讓他的弟弟威遠將軍孫據進入蒼龍門擔任宿衛,武衛將軍孫恩、偏將軍孫幹、長水校尉孫闿,分別駐守各軍營,想用以自保。孫亮非常厭惡他,于是就追問朱公主被殺的情況,全公主害怕地說:“我實在不知情,都是朱據的兩個兒子朱熊、朱損所說的。” 當時朱熊擔任虎林督,朱損擔任外部督,孫亮把他們都殺了。 朱損之妻, 就是孫幹的妹妹。 孫綝勸諫, 孫亮不從, 從此孫綝更加恐懼。
孫亮暗地里與全公主和將軍劉丞謀劃殺掉孫綝。 全后的父親全尚任太常、 衛將軍,孫亮對全尚之子黃門侍郎全紀說:“孫綝專擅權勢,輕視小看我。我以前命令他迅速上岸,為唐咨等人作后援,但他卻留在湖中不上岸一步; 他又把罪責推卸給朱異,擅自殺掉有功之臣,也不事先上表奏明;他還在朱雀橋南建筑府第,不再上朝進見。在家自由自在,無所忌憚,不知還有君上,這種情況不能長久忍耐,我如今要圖謀取締他。你的父親擔任中軍都督,讓他秘密地整頓兵馬,我當親自出宮登臨橋上, 率領宿衛虎騎將軍、 左右無難督突然包圍孫綝府第, 再作叛詔命令孫綝統領的士兵都解散, 不得反抗。 如果一切事情都按我所說的去做, 必然能夠成功; 你出去,必須秘密行事! 向你的父親宣明詔令,千萬不要讓你的母親知道; 女人既不明曉大事, 而且她又是孫綝的堂姐, 如果見到孫綝泄漏出去, 就會壞我大事!”全紀接受詔令告訴了全尚。但全尚沒有認真考慮,就把此事告訴了全紀的母親, 她又派人秘密地告訴了孫綝。
九月二十六日, 孫綝深夜派兵襲擊全尚,把他扣押起來, 又派其弟孫恩在蒼龍門外殺掉劉承,等到天將明時,就包圍了王宮。孫亮勃然大怒,騎上馬帶了弓箭就要出宮,說道: “我是大皇帝的嫡子,在位已經五年,誰敢不服從我!”侍中近臣以及乳母等人一起連牽帶扯地制止他,未能出宮。孫亮嘆氣發怒吃不下飯,又大罵全后說: “你的父親昏聵無能,壞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去叫全紀,全紀說:“我父親奉行詔命不謹慎,辜負了君上,我沒有臉面再見他了。”然后就自殺而死。孫綝讓光祿勛孟宗祭告太廟,把孫亮廢為會稽王。又召來群臣議論說:“少帝耽于享樂多病昏亂,不可以處于天子之位,繼承宗廟統緒,已經祭告先帝把他廢了,諸君若有不同意者,請提出異議。”眾人都很震驚恐怖,說道:“愿服從將軍的命令!”孫綝派中書郎李崇奪來孫亮的御璽, 把孫亮的罪狀布告遠近各地, 尚書桓彝不肯簽署名字,孫綝大怒,殺掉了他。典軍施正勸孫綝把瑯邪王孫休迎來立為天子,孫綝同意了。 二十七日, 孫綝派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到會稽迎接瑯邪王。 派遣將軍孫耽送會稽王孫亮到他的封國,孫亮這年十六歲。把全尚遷徙到零陵,隨即又去追殺了他,把全公主遷到豫章。
十月,瑯邪王走到曲阿,有位老人攔住他叩頭說:“事久生變,天下之人隨聲附合。”這一天,行進到布塞亭,孫綝因瑯邪王沒到, 想要進入宮中居住, 召集百官商議,眾人都驚惶失色,只唯唯地應著而不置可否。選曹郎虞汜說:“您是我國的伊尹、周公,擔當將相的重任,執掌廢立的大權,必將上安定宗廟社稷,下施恩惠于百姓,上下大小之人一片歡呼跳躍,認為您是伊尹、霍光再現于世。現在瑯邪王還未迎來而您卻想入宮居住,如果這樣,那么群臣百姓就會動蕩不安,眾人的心里就會產生疑惑,這不是永遠發揚忠孝、揚名于后世的作法。”孫綝很不高興地放棄了入宮居住的做法。虞汜是虞翻之子。
孫綝讓其弟孫恩執行丞相的職事, 率領百官用皇帝乘坐的車到永昌亭去迎接瑯邪王,修筑王宮,用軍隊的帳篷臨時搭起便殿,設置了御坐。十八日,瑯邪王到達便殿,止于車廂。孫恩奉上御璽,瑯邪王辭讓三次才接受。群臣按照次序在前導引車駕,瑯邪王上了乘輿,百官在旁陪伴。孫綝率兵千人到郊外迎接瑯邪王,拜于道旁; 瑯邪王下車答拜。 當天, 駕臨正殿, 實行大赦, 改年號為永安。 孫綝自稱草莽之臣,赴皇帝殿庭上書,交上印綬、節鉞,請求避讓進賢之路。吳主孫休引見他并以好言慰解,又下詔任命孫為丞相、荊州牧,增加封邑五個縣; 任命孫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為縣侯。孫據、孫幹、孫闿也都授予將軍之職,進封侯爵。又任命長水校尉張布為輔義將軍,封為永康侯。
早先,丹陽太守李衡多次因事侵擾瑯邪王,他的妻子習氏勸止他,他也不聽。后來瑯邪王上書請求遷居其他郡,詔命讓他到會稽。等到瑯邪王即位為天子,李衡十分恐懼,就對他妻子說:“沒聽你的話,結果弄到這個地步。我想去投奔魏國,怎么樣?”其妻說: “不行。你本是一個庶民百姓,先帝把你提拔到高位,現在你既已多次對瑯邪王無禮,而又在心里胡亂猜疑,還想逃亡背主乞求活命,以你這樣的情況跑到北方,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中原之人呢?”李衡說:“那我應該怎么辦?”其妻說:“瑯邪王平時就好善而追求聲名,現在他正想使自己顯揚于天下,終究不會因私人怨恨而殺你,這是很明白的。你可以到牢獄把自己囚禁起來,上表陳述以前的過失,公開地要求接受處罰。這樣,就會反而受到更優厚的待遇,豈只是僅僅保住性命而已。”李衡照他的話做了。孫休下詔說:“丹陽太守李衡,因往事的一些嫌隙,自我拘禁到刑獄之宮。春秋時管仲箭射齊桓公帶鉤,劈砍晉文公的衣袖,但齊桓、晉文當了君主就行君主之事而不計前嫌,我也會如此。送李衡回郡,讓他不要自我生疑。”同時授李衡威遠將軍之職,又贈以顯示官階品級的棨戟。
二十八日,孫休封已故南陽王孫和之子孫皓為烏程侯。
群臣奏請立皇太后、太子,孫休說:“我以微薄之德繼承了祖宗的大業,即位時間很短,也沒有廣施恩澤,所以后妃名號、太子地位的確立,不是當務之急。”有關部門仍堅持要求,但孫休不準。
孫綝帶著牛和酒去拜見孫休,但孫休不收,只好送到左將軍張布家里;酒意見濃的時候,孫綝口出怨言說:“當初廢掉少主之時,很多人勸我自立為君;我認為陛下賢明,因此把他迎來。沒有我他當不了皇帝,但我今天給他送禮卻遭到拒絕,這是對我與一般大臣沒有區別,我當再另立他人為君。”張布把這些話告訴了孫休,孫休懷恨在心,恐怕他發動變亂,所以多次加以賞賜。孫休下詔說:“大將軍掌管中外諸軍事,事務繁多,今加衛將軍、御史大夫孫恩侍中之職,與大將軍一起分擔各種事務。”有人報告孫綝心懷怨恨侮辱主上,想圖謀造反,孫休就把那人抓起來交給孫綝,孫綝把那人殺了,但從此心里更加害怕,通過孟宗向孫休要求外出駐扎在武昌,孫休答應了。孫綝命令他所統領的中軍精兵萬余人,都讓他們上船, 又取走了武庫中的兵器,孫休都下令給他。 孫綝又要求讓中書兩郎一同去管理荊州諸軍事,主管者奏明中書不應外出,但孫休也特許孫綝帶走中書。孫綝所要求的事沒有一件不同意的。
將軍魏邈對孫休說:“孫綝居住在外,必然會有變亂。”武衛士施朔也報告說,孫綝要謀反。孫休將要討伐孫綝,就秘密地向輔義將軍張布詢問計策,張布說:“左將軍丁奉,雖不能撰寫昭告文書,但他計謀過人,能決斷大事。”孫休召來了丁奉,講了自己的想法,并向他詢問計策,丁奉說:“丞相的兄弟黨羽很多,恐怕人心不同,不能突然制服他,可以乘臘祭集會之機用宿衛之兵殺掉他。”孫休同意了。
十二月初七,建業城中有謠言流傳說明日臘祭要有事變,孫綝聽到后,很不高興。夜里, 刮起了大風, 吹掀了屋頂揚起漫天風沙, 孫綝更加害怕。 初八, 臘祭集會,孫綝稱病不去;東吳君主強令他來,派使者催促十余次,孫綝不得已,將要入宮,眾人勸他別去。孫綝說:“國家多次下令,我不可推辭。你們可以預先整頓好兵力,在府內放一把火,以這個為借口我可以很快回來。”隨即入宮,不久府內起了火,孫綝要求出去看看,孫休說:“外面兵力自然很多,不用麻煩丞相親自去。”孫綝起身離席, 丁奉、 張布目示左右之人把他綁起來。孫綝叩頭說: “我愿意遷徙到交州。”孫休說: “你為什么不把騰胤、 呂據遷到交州?”孫綝又說: “我愿當個官家奴隸。”孫休說:“你為什么不讓騰胤、呂據為奴呢?”隨即就把他殺了。又提著孫綝的首級對他手下的兵將說: “凡與孫綝同謀的人, 一律赦免。”放下兵器投降者有五千人。孫闿乘船逃走想要投降魏國,孫休派人追殺了他。誅殺了孫綝的三族, 又掘開孫峻的墳墓, 取出他的印綬, 削薄了他的棺木然后再埋上。
初九,孫休任命張布為中軍督。又改葬了諸葛恪、騰胤、呂據等人,凡受諸葛恪等人之事連累而遷徙遠方的人全部召回。朝廷大臣中有人請求為諸葛恪立碑,孫休說: “他盛夏出軍,士卒損傷嚴重,又沒有取得任何成功,不能說是有才能;他接受托孤的重任,卻死于無名小子之手,不能說是有智。”于是為他立碑的建議就作罷了。
孫亮策劃重大事變,因機事不密,遭至慘敗,孫綝得悉事變消息,迅速行動,直搗要害, 斬草除根,干凈利索。 孫亮慧巧早露, 孫綝則韜光養晦。 孫亮所謀非人,孫綝則爪牙遍布;孫亮意氣用事,孫綝則謀劃周密。重大事變的得手與否,從上述幾方面加以比較,判然自明。
丹陽太守李衡之妻習氏深明事理,以事理逆推,測知禍福,自有一套處世韜略。
孫亮之死, 死于不知韜略計策。 孫綝之亡, 亡于對手懂得韜略計策, 從吳主孫休對諸葛恪的評價中,可說明孫休對于什么是能,什么是智,有一番獨特的見解。孫休對孫綝采用欲擒先縱之計,在事變過程中采用以長擊短、甕中捉鱉之策,取得了主動和勝利。
上一篇:《欲取故予:軻比能攻魏并州》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正本清源:傅燮建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