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痛失巴拿馬運河開鑿權
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陸上最短距離的巴拿馬地峽修建溝通兩洋的鐵路和運河,是19世紀初新獨立的拉丁美洲各國的共同愿望。但是,無論是地峽的管轄者哥倫比亞共和國,還是其他的拉丁美洲國家都無力實現。因此,英美法等西方列強為了爭奪地峽鐵路和運河的修建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1835年美國國會授權杰克遜總統同哥倫比亞共和國政府進行談判,企圖獨占兩洋鐵路、運河的興修權。英國為了鞏固自己的海上霸權和企圖在中美洲建立霸權地位,極力索取運河的開鑿權和地峽的控制權。1846年美國獲得修建巴拿馬地峽鐵路的租讓權。1850年美國懾于英國的強大,被迫與英國簽訂《克萊頓—布爾沃條約》,暫時放棄對未來運河的控制權。1855年巴拿馬地峽鐵路竣工后,美國再次企圖奪取修運河的租讓權并控制哥倫比亞政府。哥倫比亞政府拒絕美國的要求并呼請西歐國家幫助修運河。法國一家公司早在1835年就獲得修運河的租讓權,因無本國政府的支持而放棄。1869年蘇伊士運河竣工后,使美法之間的爭奪尤為激烈。1879年5月,巴黎召開了審議兩洋運河方案的國際會議,否決了美國關于在尼加拉瓜開鑿兩洋運河的建議。同年7月,法國成立了巴拿馬運河工程總公司,由蘇伊士運河建筑師費迪南·瑪麗·雷賽布任董事長。該公司與哥倫比亞政府簽訂了租期為99年的巴拿馬運河工程租讓條約,預計8年內完工,耗資6.58億法郎,1881年破土動工。雷賽布照搬蘇伊士運河的經驗,開鑿海平式運河,讓船支自行通過,終因兩端水位落差大,地形復雜,被迫改為水閘式運河,耗資巨大,遠遠突破了預算;加之總公司首腦人物侵吞公款,用巨款賄賂法國政府的150名議員和部長以及經營不善,導致總公司破產,使幾十萬股票持有者蒙受經濟損失,成為震驚世界的“巴拿馬丑聞”,一時間,“巴拿馬”成為官商勾結大騙局的代名詞。
美國為了從法國手中奪取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于1899年6月成立了以海軍上將約翰·沃爾克為首的技術委員會,并聘請法國新巴拿馬運河公司股東、法律總顧問威廉·克倫威爾為該委員總顧問,成為替美國效力的法國股東,美國還通過巴拿馬地峽鐵路進行破壞搗亂,迫使法國新巴拿巴運河公司將租讓權賣給美國巴拿馬運河公司。
法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取得的運河開鑿權并施工20多年后,拱手交給美國,實在遺憾。
上一篇:法國女英雄貞德被出賣
下一篇: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梅葉絕食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