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薄命作君王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961年即位,在北方強大的趙宋政權的威懾下過著朝不慮夕的日子。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為“違命侯”。忍辱含垢幽居汴京三年,終為宋太宗所不容,賜牽機藥毒死,時僅四十二歲。
李后主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在政治上是極其平庸,毫無作為的。但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許多令人蕩氣回腸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晚唐詞壇全在“鏤金錯采”“裁花剪葉”的花間派詞風籠罩之下,而李煜即使寫艷情,也能洗盡鉛華,不事雕繪,他揀取明凈的語言、純以白描手法表達感情,在詞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如〔長相思〕、〔浣溪沙〕等。李煜詞更多的上乘之作寫在亡國后。李煜后期的詞,都是從心里自然流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他在低沉悲愴的基調中,將純真深摯的故國之思,全心傾注成一首首婉轉凄苦的哀歌。如〔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評李煜詞云:“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情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后期詞反映他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情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
李煜是典型的純情詩人,他的詞,境界開闊,深沉而寬廣,猶如那一江東流的春水,或宛轉低沉,感慨至深,或直抒胸臆,撼人心魄。以深沉真摯的感情,高超的藝術手法,表達了難以捉摸的命運和殘酷的現實給他帶來的心靈痛苦,而他對故國的無限哀思,又使這種痛苦變得堅不可摧。從俊逸神飛的[玉樓春]到悲恨激楚的[虞美人],都以奔放自然之筆寫純真任縱之情。尤其[虞美人]中感情之強烈深厚,真如滔滔江水,奔瀉激蕩,大有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于刀俎之下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也正是這首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致使李煜付出了生命。
歷史錯誤地把李煜推上了帝位,使他成為風雨飄搖中的亡國之君。他并不是一個有才干、有作為的君主,而是一位富有藝術氣質的詩人,他的悲慘命運正如前人吊李煜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上一篇:可口可樂公司的失誤
下一篇:哭泣的丘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