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流山下的歷史血跡
安徽涇縣茂林鄉境內,有一座高僅有幾百米的小山叫東流山,因為在這里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而出名。雖然山下那斑斑血跡已經消失,但永遠留下令憑吊者痛苦反思的歷史教訓。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皖南軍部及直屬部隊約9千多人從云嶺一帶奉命全部撤走,第二天抵達涇縣茂林地區便遭受國民黨軍隊6個師共7萬人的包圍。1月7日至9日新四軍奮起反擊將敵軍打退,但由于傷亡慘重又彈盡糧絕,遂于14日夜全軍覆沒。當時幾千人的大部隊被擠壓在茂林石井坑附近,這是在青弋江上游山中的一條小溪處,形似一個數百米寬的大坑,兩側均是山林,南面又是高山,被兩個師的敵人困守。新四軍指戰員同敵人激戰了幾晝夜后只好退守在這座東流山上,教導團的戰士打到最后一個人,軍戰地服務團的女兵紛紛跳崖不愿當俘虜,當時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幸虧東路部隊在團長傅秋濤的率領下突圍出去千余人,全軍除了犧牲和失蹤者外,被俘3千多人大部份押送到上饒集中營去。這次事變的真象是,新四軍奉命北移的行軍路線事先經國民黨當局同意,但暗中布置了圍殲的計劃,指揮官上官云相在13日通電稱:“已殲滅新四軍7千余人,奉命對新四軍應一網打盡,生擒葉項”等語可證。中共為了顧全大局共同抗日在政治上讓步,新四軍領導人太相信對方的承諾,誰料對方竟然制造出這場使親者痛、仇者快的“千古奇冤”!
上一篇:東施效顰
下一篇:東窗事發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