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疏的“西塞羅主義”
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它發端于意大利,后又擴展到北歐諸國。不論是在意大利,還是在北歐,都以復興古典文化為目的,往往述而不作,是古非今,以古代的文學藝術、社會政治為當今社會的理想和楷模。表現在教育上,就是重視古典文化和語言的學習,從學其文到求其道,從求其道到探索改革當今社會的鎖鑰,優美典雅的古典拉丁語取代了粗俗簡陋的中世紀拉丁語,古典著作的研習打破了中世紀單調呆板的學習內容。萬馬齊喑的局面被打破了,一切都生機勃勃,一切都欣欣向榮,文學和藝術得到了空前的復興和繁盛。但是,逐漸地也是很快地,學校中的教育出現了倒退,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和西塞羅主義,強調學習語言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容。
意大利第一個表述文藝復興教育思想的人是弗吉里奧(1349—1420),他主張通才教育,強調包括不同于中世紀的“七藝”以及自然科學在內的廣泛的知識學習,維多里諾將弗吉里奧的理論付諸實現,但到了格里諾(1374—1460)就出現了倒退,他把學習古典文化本身看作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培養人全面發展的一種手段,他堅持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必須學習特定的科目而不管其內容如何,很顯然,他與生活現實脫離了聯系,這就招致了形式主義的弊端,只重視古典文化本身尤其是古典文學語法規則的修習,違背了人文主義求得文化修養的初衷。
形式主義的突出表現是西塞羅主義,過高地評價西塞羅文體并把它當作作文的唯一正確的范例,維多里諾、格里諾皆視西塞羅的信件和修辭學著作為完美的拉丁語的典范。但他們還沒有走太遠。到了15世紀末,出現了一個極端的西塞羅學派,其代表人物就是本博,他對西塞羅的崇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西塞羅主義者忽略了學術上的真正目的而去崇尚純粹的西塞羅文風和詞匯。他們竟想廢除自西塞羅以來出現的拉丁語,而恢復這位古典拉丁語大師的文風、發音和用詞。他們認為西塞羅以后產生的語言都是有紕漏的、粗俗的、野蠻的,必須被取代。他們狂熱地主張:不用西塞羅未用過的詞,不用西塞羅未認可的表達方式,不考慮在西塞羅著作中未發現的思想。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不允許最細小的差別,機械記憶取代了創造性的思維和想象,學校變成了“語言工廠”,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寫西塞羅式的漂亮的書信體文章和像他那樣演說,但卻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整個教育成為空中樓閣,空疏至極。
意大利如此,北歐也是如此,盡管北歐最著名的人文主義教育家伊拉斯謨和維夫斯曾抨擊過西塞羅主義,但由于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教育的沖擊,他們的主張也只是曇花一現,影響甚微。宗教改革后,梅蘭克頓關于拉丁文法學校的理論和實踐已初露西塞羅主義的端倪,到了斯圖謨就淪為明顯的形式主義了。斯圖謨是一個西塞羅主義者,他認為拉丁語應是學習的核心,掌握西塞羅式的拉丁語在他看來是受過教育的人的唯一標志。斯圖謨的教育活動再一次掀起了對西塞羅文風的推崇。
西塞羅主義的拘泥于西塞羅一個人的字句辭章,以其是為是,以其非為非,不僅嚴重脫離實際,空疏無用,而且還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文藝復興運動的初衷是借古喻今,古為今用,而西塞羅主義則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背棄了人文主義改革社會的創造精神,而滿足于關進小樓成一統,潛心于優雅但脫離實際的古文化研究。到了文藝復興后期,形式主義的西塞羅主義才逐漸被摒棄。
對待古典文化應有一個科學的態度,應做到古為今用,而不為“古人”所束縛。
上一篇: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教育空想
下一篇:竟陵派為人所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