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經濟繁榮的太平盛世,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了,但真正會欣賞國畫的人卻很少,這與中國的教育體制有關。新中國成立后的教育體制,忽視藝術審美素質的普及教育,只是單純地培養考試機器,造成幾代人喪失了對藝術的審美能力。即使是專業美術教育,也不重視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不重視看真跡,忽視美術史的學習與研究,造成不少專業人員理論脫離實際,鑒賞水平低下。甚至不少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專業人員,也很少能有機會大量觀賞、研究經典原作,也就不可能具備基本的鑒賞能力。難怪吳冠中先生感嘆: “中國的美盲比文盲多,不少美院教授都是美盲。” 另外,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兼容與碰撞,也使當代人無論是創作還是欣賞中國畫,都存在一定的迷茫與誤區。
近二十年來藝術品進入了市場,近現代書畫展覽和拍賣會的增多,為我們看原作、提高鑒賞能力提供了機會,但當前商品經濟初級階段下的浮躁,不少人更癡迷于近現代書畫的商業價值,并不太感興趣藝術鑒賞與收藏。各種各樣的媒體也加入到對藝術品的商業炒作之中,有些“鑒寶類節目”的開辦,往往不是為了普及、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而是把藝術品鑒賞與收藏這個本來嚴肅而高雅的文化活動,演變成了娛樂甚至是愚弄大眾的庸俗鬧劇; 有些甚至被別有用心地導演成了 “專家” 、“藏家”做秀,“買家” 哄抬,沆瀣一氣的商業欺詐,目的是為了吸引、忽悠不明真相的投資者上當受騙。鑒于目前的亂局,更有必要提高大眾的藝術欣賞水平。
上一篇:近現代中國畫的鑒定方法
下一篇:怎樣收藏近現代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