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遭迫害的俄國浪漫曲大師
阿利亞比耶夫,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1787—1851)是俄國作曲家。出身貴族。自幼受家庭音樂教育。后在彼得堡從米勒學習音樂,并開始創作。1812—1823年在軍隊服役,以軍官身份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和1813—1814年出國遠征。由于創作接近了俄國劇作家格里鮑耶陀夫、十二月黨人作家別斯杜熱夫、穆哈諾夫和作曲家韋爾斯托夫斯基,后來又結識了奧加遼夫,對他有一定影響。還在任軍官時期就以作曲家身份出現于被得堡和莫斯科。1825年春阿利亞比耶夫被誣告殺害賭伴遭逮捕,盡管法院沒掌握他犯罪的證明,仍把他流放到西柏利亞,后轉到高加索和奧連堡,直到三十年代才回到莫斯科半合法地住下。1842年又被尼古拉一世放逐到科洛姆納,1843年獲準回莫斯科。
阿利亞比耶夫是最有才華、最成熟的俄國浪漫曲作曲家。他在思想和情感上和十二月黨人事件后俄國進步知識分子階層起著共鳴。參加戰爭與被流放的經歷,對祖國命運的憂心,以及對貧苦不幸人們的同情是他創作的主題,他的音樂充滿深沉、憂郁、哀怨感,并具有幽默諷刺的情趣。許多作品表現出獨具風格的民族特色,巧妙地運用了俄羅斯民歌曲調。他主要寫作浪漫曲和歌曲,一生共完成一百五十多首,是俄國浪漫曲奠基人之一。聲樂作品體裁異常多樣化:有以哀怨情緒為主的抒情浪漫曲《我曾愛過你》、《我不惹你傷心》;有感染大自然憂郁感的《冬日的道路》、《晚鐘》;有歡樂、詼諧的《閨女夢》;有戲劇性獨白的《覺醒》、《北方的囚徒》;有既抒情又充滿戲劇性的《額爾齊斯河》、《奧秘》;描寫日常生活、運用鄉村和城市民歌音調的《夜鶯》;愛國的戰歌、飲酒歌《來自遙遠的國家》;東方風格的浪漫曲《切爾克斯之歌》、《卡巴爾之歌》,等等。其中《夜鶯》備受歡迎,流行最廣。他還為俄國東部地區巴什基里亞、吉爾吉斯、土庫曼的民歌配了和聲,改編了烏克蘭歌曲,并向外界宣傳。他還是俄國室內樂和交響樂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有:第一和第三弦樂四重奏,后者根據歌曲《夜鶯》主題寫成;鋼琴三重奏,充滿俄羅斯民歌和生活浪漫曲音調;e小調交響曲和f小調序曲,都是早期俄羅斯交響樂的典范作品。他還創作了歌劇《月夜,或家神》、《阿馬拉特老爺》和舞劇《魔鼓》。他的創作是十九世紀俄國音樂學派在形成過程中一個重要歷史階段。然而這樣一位杰出的作曲家、浪漫曲大師兩次被流放,長期遭沙皇當局殘酷迫害,被剝奪了所有權利和貴族封號。后來雖然回到莫斯科,但仍不許公開出頭露面。受著嚴密的監視。在生命垂危之際仍念念不忘寫作,含恨與世長辭。
上一篇:忽視體育器械專門化的研究影響體育發展
下一篇:戊戌變法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