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人無端而死
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所屬的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溢,致使2500人喪生,10萬人終生殘廢,50萬人不同程度地受害,生態環境也遭到了毀滅性破壞。
聯合碳化物公司是美國著名的化學公司,在世界同類企業中也名列前茅,1983年,公司銷售額達90億美元,資產總額達103億美元,雇傭職工近10萬人。該公司機構龐大,僅在美國以外的35個國家和地區中,就擁有70多家股權占50%以上的子公司,20多家其它大型公司,在全世界還有工廠、實驗室、礦山等700多家,是一家馳名世界的大型跨國公司。多年來,該公司還以信譽卓著、安全可靠而著名。但是,突如其來的印度博帕爾農藥廠事件卻迫使人們要重新認識這家公司。
聯合碳化物公司擁有博帕爾農藥廠50%的股權,是該廠最大的股東。早在設計建廠之初,聯合碳化物公司曾設計了圖紙,但印度政府堅持自己設計和制造。事實上,印度的設計方案并沒有全部達到美方的標準。建廠后的設施,缺乏應有的防災計劃、報警設施以及意外事故的緊急應變處理方法,同時,印度政府對農藥廠周圍的居民安置問題也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聯合碳化物公司對該廠的安全問題也同樣掉以輕心。1982年,總公司曾派出一個專家小組去該廠查安全情況。調查后發現,該廠共有十大缺陷,存有重大的安全隱患。但這些隱患連同工廠運轉后即發生的三次較大的中毒事故,都沒有引起總公司的足夠重視。因此事故發生后,人們難免就問:以安全可靠,信譽卓著而著稱的總公司在安全問題上到底采取過什么措施?是否糾正過印方的設計缺陷?農藥廠本身建造得是否堅固?工人是否受過嚴格的訓練等問題。
事故以后,印度政府、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雙方陷入了無休止的訴訟與反訴訟當中,雙方各執 一詞,相互指責,推諉責任。照當時的一些法律專家估計,這場官司看來至少要打20年。
無論打官司雙方的態度及最后結果如何,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一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悲劇。教訓是深刻的,損失是慘重的。就一個工廠而言,廠房設計落后,安全設施不足,工人缺乏嚴格的訓練,無明確的規章制度,管理混亂,這都是工廠生產運行過程中的心腹大患。對于想迅速發展經濟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一教訓更值得記取。在考慮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切不可因急于工業化而降低安全標準,忽視環境和對人類自身的保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如果有關方面早認識到這些,那么博帕爾數十萬居民又何必無端而遭此卻難呢?
上一篇:19世紀初俄國教育的復辟
下一篇:500萬件汗衫壓庫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