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鳴盛》人物故事小傳
王鳴盛(公元1722—1797年)字鳳喈,號禮堂,又號西莊、西沚,清嘉定(今江蘇嘉定)人。乾隆進士。歷官侍讀學士、內閣學士等職。學識淵博,兼治經史。所著《十七史商榷》,詳考史實,勘正訛誤,為一代史學名著。《蛾術編》則為內容廣泛的學術著作,對后人也頗有影響。
〔正 史〕
王鳴盛,字鳳喈,嘉定人,幼從長洲沈德潛受詩,后又從惠棟問經義,遂通漢學。乾隆十九年,以一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大考翰詹①第一,擢侍讀學士。充福建鄉試正考官,尋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坐濫支驛馬,左遷光祿寺卿。丁內艱,遂不復出。
鳴盛性儉素,無聲色玩好之娛,晏坐一室,吚唔②如寒士。嘗言:“漢人說經必守家法,自唐貞觀撰諸經義疏而家法亡,宋元豐以新經學取士而漢學殆絕,今好古之儒皆知崇注疏矣,然注疏惟《詩》、《三禮》及《公羊傳》猶是漢人家法,他經注則出魏、晉人,未為醇備。”著《尚書后案》三十卷,專述鄭康成之學,若《鄭注》亡逸,采馬、王注補之。《孔傳》雖出東晉,其訓詁猶有傳授,間一取焉。又謂東晉所獻之《太誓》偽,而唐人所斥之《太誓》非偽,故附書今文《太誓》一篇,存古之功,自謂不減惠氏《周易述》也。又著《周禮軍賦說》四卷,發明鄭氏之旨。又《十七史商榷》一百卷,于一史中紀、志、表、傳互相稽考,因而得其異同,又取稗史叢說以證其舛誤,于輿地、職官、典章、名物每致詳焉。別撰《蛾術編》一百卷。其為目十:《說錄》、《說字》、《說地》、《說制》、《說人》、《說物》、《說集》、《說刻》、《說通》、《說系》,蓋仿王應麟、顧炎武之意,而援引尤博。詩以才輔學,以韻達情。古文用歐、曾之法,闡許、鄭之義,有《詩文集》四十卷。嘉慶二年,卒,年七十六。
《清史稿·王鳴盛傳》卷四八一
〔注 釋〕
①翰詹:指翰林和詹事等官。②吚唔:同“咿唔”,讀書聲。
上一篇:《王霸妻》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霸妻》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白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白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