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
1927年6月29日,駐武漢的反動軍官何健在汪精衛和唐生智等人授意下,發出反共訓令,宣布和共產黨分裂,拘捕和屠殺共產黨員,解散武漢總工會,控制了漢口、漢陽。唐生智在長沙、朱培德在江西對共產黨人進行大肆逮捕和屠殺。7月14日晚,汪精衛召開秘密會議,確定“分共”和大屠殺計劃。7月15日,汪精衛悍然舉行“分共”會議,宣布和共產黨決裂。他們封閉工會、農民協會等群眾團體,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反革命口號下,在武漢地區進行瘋狂的大屠殺。大批革命同志被關進監獄,幾千名同志被殺害,把全國的革命中心武漢變了反革命基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失敗。
這次大革命的失敗,給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經驗教訓。中國的民主革命,必須建立一條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革命統一戰線,而統一戰線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對資產階級必須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當我黨實行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并保持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對資產階級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時,革命就蓬勃發展,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當國民黨準備叛變革命,丟開無產階級和農民,堅持投降主義路線的陳獨秀一味地講聯合、反對斗爭時,統一戰線就招致破裂,革命就遭到失敗。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只有堅決依靠農民作自己的同盟軍,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才能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當我黨在農民問題上,堅持放手發動群眾的革命方針,開展革命斗爭時,就出現了全國農村的大革命高潮。當右傾機會主義者采取壓制農民革命斗爭的錯誤方針,并在革命緊急關頭,一味遷就國民黨,拋棄農民這個最主要的同盟軍,使無產階級和共產黨處于孤立無援境地時,革命就遭到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以至失敗。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沒有革命武裝,就不可能實現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和建立革命政權。當我黨開始懂得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并幫助國民黨開辦黃埔軍校、建立國民革命軍,建立葉挺獨立團,發展工農群眾革命武裝時,就取得了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北伐戰爭和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當黨還沒有了解武裝斗爭的重要性,沒有建立和發展由黨直接領導的革命軍隊,片面地著重群眾運動,革命失去中心支柱時,國民黨一叛變,黨就無力組織抵抗,革命就必然失敗。黨的建設是鞏固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和取得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當黨有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革命斗爭,黨組織發揮巨大作用時,革命就發展、前進。而當黨對于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還沒有完整統一的了解,特別是黨內機會主義路線占統治地位時,革命就必遭挫折、失敗。
上一篇:蓋章一百七,工程遙無期
下一篇:精兵熬戰,交火者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