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仙鶴寺·寺擬仙鶴墓向麥加
仙鶴寺在揚州汶河路東,據記載為南宋德祐年間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孫普哈丁來揚州傳教時創建。它的建筑布局形如仙鶴:高聳的大門好比鶴頭,門內玉帶墻狹長而彎曲的甬道為頸,門內的兩口井正好給鶴頭安了一雙眼睛,主要建筑五間三進的禮拜殿如同鶴身,兩邊的廳堂像仙鶴張開的翅膀,南北兩側各一株古柏為雙腿,殿后原為汶河,有數桿修竹為鶴尾。它與廣州懷圣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合稱我國沿海伊斯蘭教四大名寺。歷代有修繕,明代曾重建。
普哈丁,宋咸淳年間(1265—1274)到揚州傳教,前后在揚州生活十年,后又去山東濟寧傳教。德祐元年(1275)七月,他雇船從濟寧沿運河南下,十九日黎明至揚州。泊岸后,不見普哈丁動靜,船夫呼之也不見答。到艙里一看,他已經去世了。從他身上找到一封遺書,囑其好友廣陵郡守如其死在中國,請葬于古運河東岸土岡之上。郡守及普哈丁生前至友按其遺愿辦妥。
普哈丁墓園坐東面西,朝向伊斯蘭圣地麥加。園內古樹參天,綠蔭掩映,門額題刻“西域先賢普哈丁之墓”,二門題刻“天方矩矱”四字。“天方”一詞始于我國明代,《明史·西域列傳四》載:“天方,古筠沖之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原指麥加,后泛稱阿拉伯半島。“天方矩矱”意為阿拉伯的典范人物。門廳后,是一片庭院,北亭壁上嵌有清光緒三十四年重修墓園時立的“先賢歷史記略碑”,記述了普哈丁來中國傳教的事跡。墓建于一圓拱頂亭的中央,亭正中懸一用紅黑兩色書寫的阿拉伯文方匾,意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欽差。”地面以上,為青石五級矩形層疊式墓塔。伊斯蘭教重綠色,故墓塔以綠色為底。第三層,陽刻阿拉伯文《可蘭經》部分章節。墓的外形與埃及金字塔頗為相似,墓旁還有明清兩代來揚州傳教的其他伊斯蘭教徒的墓。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涇縣·宣紙壽千年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漓江·山水巧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