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捉刀人
《世說新語》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魏武帝曹操要會見匈奴使者,他自以為形貌丑陋,不能雄服邊外之口,便讓崔季珪代替,自己“捉刀立床頭”。事后,曹操派人問使者:“魏武何如?”那位使者回答說:“魏武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者真乃英雄也。”當時人們就以捉刀指冒名頂替。后來,人們又轉用“捉刀”代指替別人寫詩作文。
如果我們打開《四庫全書》,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康熙、乾隆皇帝的詩文集竟有那么多卷!皇帝日理萬機,是如何寫出如此卷帙浩繁的詩歌和文章的?發(fā)生這樣的疑問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康熙名下的詩文幾乎都是別人代筆,乾隆名下的詩文也有很大部分是別人替寫的。這就需要一批素質較高的捉刀人。當皇帝的捉刀人自然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他必須時時處處謹慎小心,嚴守這個機密;如果有絲毫的泄露,他就可能性命難保。皇帝的詩文是由別人捉刀的,這其實只是個公開的秘密,對此捉刀人、被捉刀人以及讀者三方面彼此都心照不宣,但大家卻都不敢說破,否則就會很危險。由于皇帝對于捉刀之事諱莫如深,所以在正史中自然不會有什么記載,在筆記、小說中也絕少透露。所以,我們不可能準確地統(tǒng)計出在康熙、乾隆一百二十余年的“盛世”中,究竟有多少位捉刀人。但是,我們仍然能夠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發(fā)現(xiàn)幾位捉刀人來:康熙用過高士奇、查慎行,乾隆用過沈德潛。另處,就連慈禧“老佛爺”也聘請過捉刀人,這就是云南女史繆素筠。不過到了慈禧的時候已經(jīng)“開明”多了,那時對捉刀之事已不那么避諱了。
皇帝的捉刀人一般由皇帝的親信選擇忠實可靠的人擔當?shù)摹8呤科妗⒉樯餍卸嫉昧τ诩{蘭明珠的舉薦。高士奇善于察言觀色,又十分機智,因而很受康熙寵愛。但他太能招搖,又喜歡借皇帝近侍的身份撈一些實惠,這些毛病被康熙發(fā)現(xiàn)后,康熙只好忍痛割愛,令他出京修書以示保全。這時高士奇已掙足了養(yǎng)老的錢,高興地去了杭州。對于捉刀人來說,這已是最好的結局。查慎行正象他的名字一樣,做事十分謹慎,不敢問外事。捉刀人除地位高外,待遇并不優(yōu)厚。查慎行過于老實,很不善于“斂財”,所以告老還鄉(xiāng)后還要為生計奔波。他干的是一件雖榮耀卻窮困的苦事。因為常在皇帝身旁,查慎行自然成了有意于帝位的皇子們的爭奪對象。他的弟弟查嗣庭成了皇八子的入幕之賓。他自己十分慎重,不肯滑向任何一方。所以當皇四子繼位后查嗣庭被斬,查慎行雖受牽連卻總算保住了一條老命。沈德潛本來干得很好,乾隆待他也很客氣。沈死后,乾隆又是賞賜又是立碑地將他厚葬。不幸他為乾隆作的捉刀詩都留有底稿,弟子們編印沈德潛全集時將這些詩篇悉數(shù)收入。這一下惹了大禍。乾隆當時不好發(fā)作,后來找了一個借口,對已作了野鬼的沈德潛給予刨墓撲碑的處分。沈氏的下場夠慘的。
對皇帝的捉刀人來講,失去了著作權實在不是大事,然而總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卻讓人難以忍受。
上一篇:甘肅省鎮(zhèn)原縣文教局挪用濫用教育經(jīng)費案
下一篇:蓋章一百七,工程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