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掙扎圖存
在解放以后,天津仁立毛呢公司同其他民族資本一樣,受盡了官僚資本的無情壓榨。為了圖存,有時對官僚資本不得不去依附,有時又同它進行必要的斗爭,才能不被鯨吞。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政府派來“劫收”大員,橫行霸道,人民怨聲載道。仁立公司在1945年因為重新打開了地毯的國外銷路,同時買到一批美國“救濟”物資羊毛,補充了生產呢絨的原料。(這批原料偏號為62B,含雜質草屑極多,給行產帶來一系列的困難。)事實上,除地毯尚能出口外,呢絨生產非但沒有活躍,反而受到意外的打擊。這是由于大量的美國“剩余物資”。其中包括海軍呢、嗶嘰等毛織品,在國內市場上傾銷牟利,而我們無法與之競爭。尤其可恨的是,代表官僚資本的中央信托局,全然不顧民族工商業(yè)的死活,竟從戰(zhàn)敗的日本資本家手中,以廉價購進大批呢絨,在國內市場上拋售。仁立毛廠曾一度被迫在天津黃家花園攤販市場上擺攤售貨,以減少積壓。
隨后,國民黨政府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內戰(zhàn),濫發(fā)紙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騰昂,搶購成災,仁立公司為了自保,一方面利用銀行貸款搶購和囤積原材物料,一方面又力避呢絨為人搶購。在日偽統(tǒng)治時期,仁立曾開設了三家呢絨莊,作為隱藏物資的防空洞,一名義昌信,一名裕華,一名鴻翔。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這三個字號又發(fā)揮了作用。為了逃避國民黨的限價,仁立將呢絨“售”予義昌信,義昌信“售”予裕華及鴻翔,并由這兩家以高價出售。批發(fā)和二次批發(fā)差價收入列入后帳,后帳現(xiàn)金又用以購買美鈔黃金和各種股票,以免受到法幣貶值的損失。為了同國民黨政權的壓榨作斗爭,還出口地毯把部分外匯隱匿不報,存在美商華爾泰公司。有時把進口的羊毛轉口到香港,請人代存,這也是逃匯逃資的一種辦法。
1948年“八一九”發(fā)行金圓券,國民黨政權對全國人民進行公開掠奪。仁立公司除商品損失外,凡是在國內存放的美鈔黃金都被國民黨搜刮干凈,但是存于國外的外匯,堅持隱匿未報、幸免于難,直到解放初期,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才由國外調回,得到人民銀行的表揚。
仁立公司在敵偽和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還曾購買過一些田地房屋,那固然是舊企業(yè)投機性的一種表現(xiàn),但也是避免日軍和官僚資本掠奪的一種手段。例如曾在天津八里臺購買稻田約四百畝;還曾請人設計編制藍圖,擬在上海徐家匯天潼橋路旁(現(xiàn)啟新邨址)建廠,但未實現(xiàn)。1948年5月,總經(jīng)理朱繼圣與美國華爾泰公司的甘伯雷由美國同機飛到香港、電約副經(jīng)理凌其峻前往會晤,研究在香港開設工廠的計劃。在那次會晤中,還與華爾泰公司某伯雷研究出口中國家俱的問題。中國式的樟木、核桃木和紅木家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適于運銷國外,但是家俱體積大,運費高,而且途中容易磨損。他們曾鉆研設計了一些可以隨時拆卸而又可以隨時插榫安裝起來的中國式木器,準備在北京和上海生產,運到美國,由華爾泰公司包銷。自然這些計劃,都因為形勢的變化而打消了。
解放前天津仁立毛呢股份有限公司掙扎圖存的曲折道路,表明民族工商業(yè)內受官僚資本的壓榨,對遭帝國主義的侵略,要想生存發(fā)展是件很難的事。這個教訓告誡人們:發(fā)展自己的民族工商業(yè)沒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是不可能的。即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沒有人民民主的政權,民族工商業(yè)就難以順利發(fā)展。
上一篇:灰色鸚鵡與“雪崩”
下一篇:環(huán)境污染危及山城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