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及使用
火藥的發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以火藥作為武器,對戰爭方法的改變和冷兵器時代的結束,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火藥的最初研制者是古代那些煉制丹藥的方士,方士煉丹本為求長生不死之仙藥,卻無意中用硝石、硫磺和木炭配制出了火藥,因這種藥容易起火,故稱火藥。
火藥雖不象煉丹方士所期待的那樣使人青春永駐,卻也可以治病。據古代醫書記載,火藥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
火藥還可以制成鞭炮、焰火燃放,民間常用以避邪和娛樂。
不過,對人類社會和文明進程影響最大的,火藥的主要用途還是在軍事方面。
據史書記載,中國最早使用火藥武器是在公元904年。當時,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其部將鄭璠“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所謂“飛火”,就是把火藥制成球狀,將引信點燃后用拋石機發射出去,用以殺傷敵人。鄭璠“發機飛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火炮的記載。
宋元時期,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更為廣泛。公元969年,兵部令使馮繼升等向北宋朝廷獻火藥箭法,即將火藥團縛于箭竿之下,點燃引信后用弓弩射出。公元975年北宋攻打南唐時,火箭和火炮都派上了用場。北宋政府后來設置了專管制造火藥的部門,宋仁宗時還編成《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當時的諸多火器和火藥配方。
在宋金元三方長期交戰的過程中,分別使用了爆炸火器、噴射火器和管狀火器。
爆炸火器有霹靂炮,震天雷等,北宋末年,李綱就是憑借霹靂炮一度把圍攻開封的金兵打退。公元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挫敗完顏亮的進攻,霹靂炮從中起了很大作用。霹靂炮是用生鐵和燒陶作外殼,內裝火藥,是一種爆炸性武器。
噴射火器主要是火箭,火箭不再用弓弩發射,而是利用火藥燃燒噴射氣體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箭支前進,其發射原理跟現代火箭一致。到了明代,還制造出了二級火箭,名為“二龍出水”,它是利用四個火箭筒燃燒噴射的反作用力把龍形筒射出,當四個火箭筒的火藥燃盡之后,龍腹內的火箭便從龍口射向敵方。“火龍出水”的制造原理完全符合現代多級火箭的原理。
管狀火器是指槍炮而言,公元1259年南宋軍民制造了一種突火槍,即以竹竿為筒,將火藥置于筒中,再安上“子窠”,火藥點燃后產生很強的氣壓,將子窠發射而出,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彈。管狀火器的出現是武器史上一大飛躍,近代的槍炮就是由這種筒陋的管狀火器逐步發展而來。管狀火器到了元代有了進一步發展。由于竹筒抗壓力差,就改用金屬作外殼,這種金屬管狀火器叫“火銃”。小型火銃可手持射擊,大型火銃需置于座架之上,方可燃藥捻發炮。現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一門元代銅火銃,是已經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銅炮。
以上這些火藥武器,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裝備,遺憾的是中國的統治者對此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13世紀時,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到了阿拉伯,14世紀又傳到了歐洲。英、法便開始相繼研制火藥武器,大批量制造火炮和毛瑟槍。
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統治階級的沒落,火藥武器的研制進展極為緩慢,歐洲資產階級卻后來居上,用他們從中國學來的火藥武器——洋槍洋炮,打進了北京,使中國淪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境地。
上一篇:火星“運河”的幻覺
下一篇:灰色鸚鵡與“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