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運河”的幻覺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零40分鐘左右,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地球的1.8倍左右,平均軌道半徑是地球的1.5倍左右。它的表面也有氣象變化,表面溫度在攝氏十五度和負一百五十度之間。由于火星的條件與地球相近,自然會引出人們的許多猜測:火星上會有生命,也會有類似地球上的生物吧?特別是1877年發現火星上有“運河”——這一只有高級動物才能創造出的自然景觀后,這種猜想也就越為強烈。
1877年,出現了一次火星異常接近地球的情況。意大利的以研究火星而聞名的科學家斯基亞帕雷里趁機用觀測儀器對火星表面作了詳細的觀測。盡管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觀測的結果是極其模糊的,但仍有新的重要發現。發現火表面有“海”,但他認為并不可能像水庫一樣,而是一些干燥地段。同時,他還發現火星表面有縱橫交錯的直線條紋、呈現出復雜情況。
但富有戲劇性的是,對他的發現出現了奇妙的誤解。他是用意大利語canare稱呼這些條紋的,“canare”就是條紋的意思。但是,另一著名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弗拉馬里恩錯把“canare”翻譯成“canal”。這就與斯基亞帕雷里的發現結果完全不同了,因為“canal”這個詞在英語或法語中是“運河”的意思。這一下就成為一條“火星上有運河”的爆炸性消息傳播開來,頓時議論紛紛。由于弗拉馬里恩也是著名的天文學家,這就更增加了這一消息的權威性。許多科學家興奮異常,紛紛投入了有關火星的觀測和研究工作。美國科學家、富有的珀西瓦爾·洛厄爾,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在亞利桑那山中建立了私立的天文臺,開始了對火星的觀測工作。他著意觀測火星的“運河”分布,在十幾年中拍攝大量的照片基礎上,先后繪制了一百八十幅運河圖,并著重分析了運河分布與火星表面季節變化的關系。他曾在《火星》一書中斷言“火星上似乎居住著智力發達的生物。”他認為:“火星上有運河的原因在于智力發達的火星人為了克服火星表面的缺水狀況,必須開鑿運河,努力發展水利設施。隨著農業季節的變化,所需運河的數目也隨之變化。
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發射到火星表面的宇宙飛船著陸后,進行了實地考察才揭開了火星“運河”之謎。在所謂的“運河”區域里,“河床”是由排列著的暗環形山和斑點的組成。火星上也并沒有火星人的跡象,依火星的環境和條件看,就連低級生物也不可能存在。
事實證明,洛厄爾所依據的科學事實是不可靠的,他的結論完全是奠基在誤解、幻覺及主觀臆想之上的。事實上,很多天文學家根本否認在火星表面看到過如此有規則的條紋。一個錯誤的名詞使得洛厄爾陷入了“火星上有運河”的錯誤觀念,使他在觀察前已帶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并且,他又過于偏好執著于“火星上有運河”的理論和設想。這樣,在觀察中帶著主觀臆想,把觀察事實與自己的主觀設想硬性撮合,就往往會產生觀察錯覺引出謬誤。
上一篇:激進的維新志士——譚嗣同
下一篇:火藥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