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漢諾夫的悲劇
普列漢諾夫(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 1856—1918)是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家,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的創立者,第二國際著名活動家和理論家。
1876年起,普列漢諾夫開始接近革命的民粹派組織。民粹派是俄國革命運動中的小資產階級派別,產生于19世紀60—70年代,創始人是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革命民粹派是民粹派中的一個主要派別,普列漢諾夫加入革命民粹派后,很快成為革命民粹主義的理論家。1880年普列漢諾夫流亡日內瓦,接觸了馬克思主義,他與民粹派斷絕了聯系。1883年初,普列漢諾夫創立了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普列漢諾夫翻譯和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對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20世紀初普列漢諾夫擔任《火星報》和《曙光》雜志編委,他指出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正確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先進科學思想的最高成就,論證了經濟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對民粹主義、合法馬克思主義、經濟主義、伯恩施坦主義和馬赫主義作了批判。列寧曾認為普列漢諾夫所寫的全部哲學著作是必讀的共產主義教科書,是整個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的優秀著作。但普列漢諾夫在他的后期卻遺憾地走錯了路,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后,在策略和組織問題上普列漢諾夫動搖于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后成為孟什維克的首領。1905—1907年俄國第一次革命期間,他站在自由資產階級立場上反對列寧的革命路線。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鼓吹“保衛祖國”的口號,成為社會沙文主義者。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國,支持臨時政府,借口俄國經濟落后,反對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普列漢諾夫本是一個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但在革命到來之時,他動搖了,害怕了,退卻了,把立場轉到資產階級一邊而反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走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反面,這是普列漢諾夫的悲劇,也是他留給后人的歷史教訓。
上一篇:敲詐個體富裕戶
下一篇:普利斯特列不明白他發現了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