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承德之旅·白云古洞·“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白云古洞位于豐寧縣窄嶺鄉潮河之濱。它包括白云古洞、八寶洞、哈哈洞等天然洞群和月牙天、連陰寨、虎頭山、筆架山、邊墻山等許多奇觀異景。白云古洞主洞群是僧寺,名叫“寶華寺”;八寶洞是道觀,名叫“清云觀”;哈哈洞是尼庵,名叫“隱仙庵”。這些寺觀每日晨昏香煙繚繞,更使絕妙的自然景色生氣盎然,常令八方游人樂而忘返。主洞洞額石壁上的“白云古洞”四個大字蒼勁有力,為清嘉慶年間增修寺中過亭時,由管豐寧縣事的理事通判寶德所書。洞高4米余,寬20余米,縱深10余米,內可容上千人。洞中有佛殿三間,正位供如來佛,左供觀音、文殊、普賢菩薩,右供天地人三皇,均為泥塑。此外還有禪堂、祖仙堂等。洞頂石縫有山泉流下,地面置大鍋一口,接水供飲用。洞前平臺上,有歷代方丈之舍利子塔林與碑文。其中有一楹聯云:“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白云古洞作為一方山水名勝,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明代“燕王掃北”時,住在附近的蒙古牧民為避屠殺,紛紛逃進山里,于白云洞搭了七十二鋪炕。因明軍多次剿殺,牧民們不敢下山,不敢動煙火,日久天長,食絕糧盡,數百人守著金銀財寶餓死洞中。數十年之后,有姓賈和姓林二人打獵至此才發現這個天然勝境。他們掩埋了白骨,收起了財寶,又見這里環境幽雅,風景秀麗,于是頓卻塵念,攜財寶出家。姓林的居址在山外的塔黃旗,姓賈的占了白云洞,各修寺廟,自為住持。姓賈的就成了白云古洞寺廟的開山祖師,法名“光海”。他給后代排了三十二個字:“光宗妙普,宏盛希昌,續祖繼宗,惠正惟方,原名凈知,德恒成祥,塵清覺海,了悟真常。”周而復始,以定輩份。現仍健在的“悟和”、“真慧”兩位僧人便是第三十代和第三十一代弟子。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恒山·“天下巨觀”懸空寺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北之旅·關天培祠·“孤注空教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