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帝”毀滅的一代天才
牛頓是個比帝王將相更令人崇敬的一代偉人。他是近代科學的象征。在數學上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建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上他發現了白光的組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反射望遠鏡,發展了光的微粒說。在力學上他以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石。由于他對科學的巨大貢獻,連續25年擔任英國皇家協會會長。而且他在科學研究上辛勤進取的精神也為世人傳頌。
但牛頓在他后半生,正當經驗豐富,精力充沛之時,在科學研究上卻黯然失色。其中主要原因是他后半生用了25年時間潛心研究起上帝,寫了150萬字的神學著作,企圖證明上帝的存在。他說上帝是“一個永恒、無限、絕對完善的主宰者”,“他是無所不能和無所不知的”,“他由永恒到永恒而存在,從無限到無限而顯現”,“渾身是眼,渾身是耳,渾身是腦,渾身是臂”,“我們因為他至善至美而欽佩他,因為他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如此淺薄無知的思想就這樣窒息了一代英才的非凡大腦,科學真理的大門對牛頓關閉了。他的后半生幾乎沒有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
牛頓之所以這樣,因為他生在一個宗教氣氛很濃的家庭,從小受著信奉上帝的教育。當他研究自然科學時,他的世界觀不得不自發地傾向于唯物主義。但同時,神學又拉著他的世界觀滑向唯心主義。從而一代天才的后半生被“上帝”毀滅了。
牛頓的悲劇告訴人們,科學的世界觀對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它是航標,是靈魂,是原動力。一個人無論怎樣富有天賦,怎樣勤奮努力,一旦世界觀出了偏差,就會在人生、事業、奮斗的路上或踏步不前,或猶豫彷徨,或步入歧途。
上一篇:蔡邕依附權奸下場可哀
下一篇:被埋沒的戲劇大師吳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