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勒吉
一、滿族第一位狀元
滿族入主中原后,建立大清帝國,仿明制行科舉,以籠絡漢族士大夫。滿族向以弓馬為務,文化水平也比漢族低,他們崇武輕文,策馬馳騁,彎弓射箭。中國社會風氣是重文輕武,滿族習尚相悖。清統治者認識到,要統治全國,光有軍事優勢是不夠的,還須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于是,他們在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開設八旗官學,延聘飽學的漢滿士人教習王公子弟,全國各地設有教習滿族旗人的學堂。
為了進一步誘導滿洲旗人讀書向學,順治八年(1651)舉行第一次滿榜鄉試。滿榜鄉試只需把一篇滿文譯成漢文; 不懂漢文的,做一篇滿文作文。應試的很多,錄取若干名,其中有一個叫麻勒吉的,漢文翻譯得很好,被錄取,成了一名舉人。
麻勒吉,姓瓜爾佳氏,滿族正黃旗人。正黃旗與鑲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也稱“內府三旗”,是皇帝的直屬親軍,地位較高。瓜爾佳氏是滿族的一支。努爾哈赤起兵,瓜爾佳氏有個叫達邦阿的率眾歸順,麻勒吉就是達邦阿的曾孫。他長得孔武有力,也很喜歡讀書,看了不少漢文典籍,鄉試譯一篇滿文為漢文,對他來說不過舉手之勞。
翌年,即順治九年二月,舉行會試,也是滿漢分榜。滿榜僅作文兩篇,麻勒吉一舉奪魁,成為會元。三月,舉行殿試,滿漢仍分榜。滿榜考兩場,頭場作四書文兩道,二場考策論一道,考試時間為一白晝。第二天,讀卷大臣開始評閱考卷,選出10份答得最好的卷子,進呈順治皇帝御覽。順治帝相中一份, 提筆在卷首寫下“第一甲第一名”6個大字。
這份卷子是麻勒吉的。他成為清代滿族第一位狀元。
二、呵責總督的欽差大臣
與漢榜狀元一樣,麻勒吉中了滿榜狀元,入翰林院為修撰。第二年即順治十年五月,順治帝詔諭吏部: “修撰麻勒吉有志向學,兼通滿漢文,為人持重老成。若侍讀學士有空缺,即以麻勒吉充任。”于是,遂以麻勒吉為弘文院侍講學士,為皇上講讀經史。十一年,擢弘文院學士,掌撰述等事。十二年,始設日講官,共有10名,麻勒吉成為其中一員。朝廷編撰《太祖圣訓》、《太宗圣訓》,他充任副總裁。十四年九月,出任經筵講官,與皇帝講論經文。
麻勒吉深受順治帝寵信,官位升遷很快。他自恃有滿榜狀元頭銜,有皇上的信任,日漸驕橫。
順治十四年,孫可望上表降順。孫可望是明末杰出的農民起義領袖“大西王”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死后,他率大西軍余部聯合萬歷皇帝第五子、桂王朱由榔一同抗清。朱由榔于肇興稱帝,建年號曰“永歷”。孫可望是個有政治野心的人,脅迫桂王封他為秦王,意圖取而代之。在奸人張虎挑唆下,他舉兵進攻張獻忠另一義子李定國所部,被李定國擊敗,遂逃至長沙,投降清江南五省經略洪承疇。
順治帝聽說孫可望投降,大喜,封他為“義王”,命麻勒吉為正使,胡兆龍、奇徹伯為副使,赍印綬去長沙冊封,迎他入京。回京路上,麻勒吉一行在順德(府治邢臺,今屬河北)遇上直隸總督張玄錫。張玄錫是直隸清苑(今屬河北)人,崇禎十六年(1643)第三甲第157名進士。清兵入關后,他歸順清廷,與麻勒吉同為學士多年,也深得順治皇帝賞識。麻勒吉一行離京南下時,張玄錫去查看登州海汛,未及趕回迎接這位欽差大臣。麻勒吉十分不滿。他在順德遇上張玄錫,當著眾人的面,把張玄錫呵責一通。副使奇徹伯向張玄錫索要騾馬錢財,張玄錫未給,也大為惱怒。張玄錫羞憤難抑,于當天晚上寫下遺書,舉佩刀自刎,未遂。巡撫董天機將此事上奏順治帝。順治帝遣學士哲庫納、侍郎霍達等按察此案。張玄錫聞訊,上書說: “正使麻勒吉在臣迎接他時當面斥責,又呵問他南下時何不出迎,還說他在南方時,洪經略每天都有饋贈,何等盡禮。臣在正使啟行時,已去山東東海岸查看海汛,公務在身,難以趕回迎接,正使過于苛求,是顯而易見的。副使奇徹伯向臣索要騾馬錢物,臣覺此事違法,沒給他,他對臣也極為怨恨。臣之所以自殺,其因在此。”
順治帝下詔說: “張玄錫以總督大臣自刎,必有逼迫情由, 朕早已看出這一點, 故命人詳察。既覽張玄錫奏疏,知道了此事的詳細情況。麻勒吉等奉命出使,竟敢逼迫大臣,任意妄行,深負委任之意。命公卿商議此事,從重處罰。”
張玄錫被召入京,準備與麻勒吉對簿公堂。他下榻于一所寺院,案子還沒了結,便自縊身亡。
張玄錫之死,激起公卿大臣的怒火,他們指斥麻勒吉一行沿途受饋,又百般勒索,羞辱、逼迫總督自盡,罪行重大,應革職查辦。
順治帝有意開釋麻勒吉,詔令降二級留用。
三、兩江總督任上
順治十六年六月,重新起用麻勒吉,命他與尚書伊圖、左都御史能圖赍30萬兩黃金去云南賑濟貧民。旋即又命他會同能圖查究清軍攻占永昌(府治保山,今屬云南)后,貝勒尚善縱兵搶掠之事。麻勒吉竭力為尚善開釋,說斷無此事。十七年四月,順治帝又命他與學士石圖前往云南,會商進剿桂王朱由榔事宜。這年七月,安親王岳樂等再次追查尚善縱兵搶掠永昌一案,獲取了實證。麻勒吉、能圖以徇私舞弊罪被罷官,罰金。不過,僅過了5個月,順治十八年正月,他官復原職。
順治皇帝染上天花,已經難以救藥。他在病榻上秘密召見麻勒吉,口授立三子玄燁為帝位繼承人,命異姓功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的遺詔,讓麻勒吉和漢族大臣王熙赴乾清門密擬成文。麻勒吉和王熙草擬后,交給內廷侍衛賈卜嘉進呈,順治帝過目后,確定以麻勒吉為遺詔宣讀人。
正月初六深夜,大清皇宮萬籟俱寂,在燈光慘淡的養心殿,奄奄一息的順治帝躺在御榻上,召諸王貝勒和公卿大臣前來聽遺詔。眾人齊集,麻勒吉以悲切的語調大聲宣讀。遺詔念罷,年僅24歲的順治帝一命歸天。
玄燁即位,年號康熙。這年七月,麻勒吉被授以秘書院學士官位。康熙三年(1664),又擔任教習庶吉士。五年,擢為刑部侍郎,成為刑部副長官。七年,進官為江南江西總督,成了一名封疆大吏。
江南江西總督俗稱“兩江總督”,所轄地區是重要糧食產地,軍事位置重要。麻勒吉到任后,很快便發現問題嚴重。原來,位于杭嘉湖平原上的吳淞河出海口劉河,因年久失修而壅積,雨季一到,排泄不暢,泛濫成災,良田和房屋多被淹沒。官府征收田糧卻照原有田畝,民怨沸騰。麻勒吉上書朝廷,要求已淹沒的土地不再征稅,新淹沒的暫停征稅,以當地田稅賑濟災民。康熙帝準其奏。當地民人聞訊,歡呼雀躍。
布政使慕天顏建議疏浚劉河、吳松江, 建水閘以時蓄泄。麻勒吉贊同此議,上書朝廷,請以當地賦稅白銀14萬兩充修河費用。朝廷允準。民眾再次歡呼麻勒吉賢明。
京口將軍李顯貴、鎮江(府治丹徒,今江蘇鎮江)知府劉元輔侵吞士兵錢糧,被士兵告發。康熙帝遣侍郎勒德洪調查此案,證據確鑿。康熙大怒,逮捕李顯貴、劉元輔,又以失察之罪逮捕麻勒吉,押回京師審問。
兩省百姓聞訊,選舉代表赴京,為麻勒吉喊冤叫屈。給事中姚文然上書康熙帝,條陳麻勒吉為兩省百姓愛戴,罪名輕重有待于核實。于是,麻勒吉獲釋,官降二級。
康熙十二年,有人奏劾麻勒吉復任總督以來, 未見勤勉,無什么政績,應降二級調任別的官職。總督被罷免,麻勒吉去兵部當了一名督捕理事官。
四、從撫蠻滅寇將軍到步軍統領
康熙十二年冬,平西王吳三桂自封“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起兵反清。
吳三桂,字長伯,高郵(今屬江蘇)人,后籍遼東(今遼寧遼陽)。他和父親吳襄深得明崇禎皇帝器重。吳襄官為提督,總轄京師兵馬; 吳三桂為遼東總兵,率精兵數萬駐屯山海關。李自成攻占北京,俘虜了吳襄和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派人招降吳三桂。吳三桂接受招降,回京路上聽說老父愛妾均被俘,遂率兵返回山海關,派人出關聯絡清兵。清軍入關,吳三桂充當先鋒,鎮壓各地抗清斗爭。順治十四年,出兵西南,進攻南明永歷政權。事后,以平西王身份割據云南、貴州。康熙親政后,有意削除他和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3個藩王。吳三桂遂于康熙十二年冬聯合尚可喜、耿精忠舉兵反清,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帝毅然決定以武力平定三藩叛亂。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際。康熙下令重新起用麻勒吉,命他赴揚威將軍、簡親王喇布軍前辦事。后又命他統兵鎮守桂林。
吳三桂手下有個大將,叫孫延齡,曾為廣西將軍。吳三桂起兵后,孫延齡叛附。后來,孫延齡與吳三桂有隙,被吳三桂從孫吳世琮殺死。孫延齡的部將劉彥明、徐洪鎮、徐上達等率部降清,康熙帝命麻勒吉統轄他們。麻勒吉奏授劉彥明等人為都統、副都統,劉彥明等人大為感動. 死心踏地為麻勒吉效力。
廣西巡撫傅弘烈率兵出征,康熙帝命麻勒吉攝行巡撫事。十九年,清兵集中兵力進攻吳三桂的老巢云南,麻勒吉奉命籌運軍餉。吳三桂部將黃明來降,麻勒吉奏請錄用,康熙帝詔授黃明為總兵。不久,黃明復率部叛逃,康熙帝命麻勒吉等人追剿。追剿途中,麻勒吉聞訊黃明已為苗人所殺,遂奏報朝廷,大軍班師。二十年,清兵進入云南省城,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終被平定。
次年,麻勒吉隨大軍凱旋。
康熙二十三年,詔授麻勒吉提督九門五營步軍統領,簡稱“步軍統領”,也稱“九門提督”。此官向以最親信的滿族大臣充任,掌京城內外門禁,統領八旗步軍五營,以衛京師。徒罪以下訴訟,皆得自理。雖武秩二品,但威權極重。麻勒吉做了5年提督九門五營步軍統領,于康熙二十八年三月病死。
死后9年,即康熙三十七年,黃明被貴州參將上官斌、廣西游擊將軍田國璽等擒獲于大樂山。公卿大臣奏劾麻勒吉當年妄報黃明已死,追革原官。康熙四十五年,清廷根據他生前的功勞,將他入祀江南名宦祠。
上一篇:駱成驤
下一篇: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