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依附權(quán)奸下場可哀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東漢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書法家。
蔡邕的六世祖蔡勛,漢平帝時為郿(今陜西省郿縣)令,王莽篡位后,讓他作厭戎(即篡位前的隴西郡)郡太守,蔡勛仰天長嘆:“我策名漢室,怎么能作兩姓之臣?”攜家逃入深山。蔡邕之父蔡棱,也以清白著稱。蔡邕本來也是個頗有見地的官員,但后來卻未能保持晚節(jié),竟變節(jié)事奸,終于落了個可悲下場,且玷辱了蔡家忠貞的家風(fēng)。
漢靈帝時,蔡邕為議郎,曾幾次上書議論朝政得失,因開罪于某些權(quán)貴而被流放朔方(今內(nèi)蒙古杭錦旗北),遇赦之后,畏懼宦官陷害,亡命江湖十余年。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崩,董卓任司空,聽說蔡邕名聲頗高,便征召他來京。蔡邕推辭,董卓大怒:“我的力量足能族滅任何人。”蔡邕屈于董卓淫威,前往任職。先輔侍御史,后轉(zhuǎn)持書御史,又遷尚書,三日之間,轉(zhuǎn)任三臺,升遷之快,為史書所罕見。漢獻(xiàn)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拜為中郎將,隨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xiāng)侯。董卓對蔡邕,大為寵重,言聽計(jì)從,每次宴飲,蔡邕都從旁鼓琴,雖然內(nèi)中也有規(guī)勸之意,但也不乏頌歌之音。在極享榮華的同時,蔡邕也理智地予斷,奸臣董卓終難濟(jì)事,所以也曾萌生過一走了之的念頭,但終于事奉董卓到最后。
等到董卓被誅,蔡邕不久便因變節(jié)事奸而被司徒王允抓入大牢。蔡邕苦苦哀求,想完成漢史的寫作,終于未得允許。時隔不久,愧悔交加的蔡邕,病死于獄中。
蔡邕入獄之前,王允怒斥他道:“董卓國之大賊,漢室?guī)缀鯁仕推涫帧D闶峭醭迹瑧?yīng)當(dāng)與眾共討之,你卻為了私欲而忘掉大節(jié)。”可惜蔡邕一身才學(xué),徒有清白家風(fēng),就因失貞棄節(jié)而蒙受塵垢。
上一篇:蔡元培的偏差
下一篇:被“上帝”毀滅的一代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