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于游宴享樂的元順帝
元順帝(惠宗)妥歡帖睦爾(1333—1368)是元代最后一個帝王,他當政時國內已危機四伏,各種矛盾日趨激烈尖銳,可是他仍然只顧自己游宴享樂,至正十一年(1351)爆發了紅巾軍大起義,國勢日危。至十四年京都一帶發生嚴重災荒,流行瘟疫,民有父子相食的現象。而元順帝卻還在宮中大造龍舟,委任內官供奉少監塔思不花監工。順帝自己設計圖樣,船首尾長一百二十尺,廣二十尺,船樓前邊有帶瓦掛簾的棚子。穿廊和兩個暖閣,后面有防御用的樓閣,龍船殿宇全用五彩金飾,船前有兩只龍爪,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穿紫衫,系銹金荔枝花紋腰帶,戴四個帶子的頭巾,船兩旁各有執篙者一人。船造好后在宮前宮后海子里往來游戲。船行時龍首眼口爪尾皆動。他還自制宮漏,約高六七尺,廣三尺馀,造了一個木柜子,把漏壺儲于其中。柜上設西方三圣殿,柜腰立玉女捧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懸鐘、一懸鉦,夜則神人自能按更時而擊,無分毫差錯。當鐘、鉦之鳴時,獅、鳳在側者皆起舞。柜西東有日月宮,飛仙六人立宮前,遇子午時,飛仙自己移動,度仙橋,達三圣殿,已而復退立如前。這種滴漏精巧絕出,人謂前代少有。元順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宮女三圣奴、妙樂奴、文殊奴等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發辮,戴象牙佛冠,身披纓絡,穿大紅繡金長短裙,金雜襖、云肩、合袖天衣,綬帶鞋襪,各執道具;又宮女十一人梳槌髻、以帕束發,穿常服、戴唐帽,或穿窄衫,奏龍笛,頭管、小鼓、箏、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等。以宦官長安迭不花管領。別說在國事是非之時,就是在平常年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如果只沉湎于如此的享樂游玩之中,而不問國事,那末這也是一種國家衰亡的先兆。元順帝如此而為,就難怪成吉思汗開創的基業,毀在他的手中了。
上一篇:荊州降曹
下一篇:菲律賓民族英雄波尼法秀被捕殺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