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會同縣連續發生哄搶校產事件
河南省會同縣連續發生多起哄搶學校校產的事件,使學校受到嚴重的損失。1983年7月4日,寶田公社新屋大隊小學遭到哄搶。這所學校附近沒有人家,經常被盜。臨放假時,教師們便將柜子、辦公桌等搬到幾個師生家中分散保管,等下學期開學時再搬回來。一些農民見了、誤以為是“教師瓜分校產”,當晚就有五十多個農民擁進學校,將一百多張課桌和一百多張凳子搶光。第二天早上,又有三十多個農民擁進學校,將學校壁板、門窗和樓梯拆掉,扛回家中。據統計,這次哄搶使學校損失七千多元。
7月15日至16日攀龍橋公社大橋大隊小學也遭到哄搶。這所學校以前也經常被盜,無人過問。7月15日,大橋大隊十多個農民到這所學校哄搶課桌七十多張,拆毀磚木結構教室兩間,將拆下的材料扛回家去。據統計,這次哄搶使該校損失三千多元。
盜竊學校財物,強占學校土地,破壞學校設備等事件,在會同縣內也不斷發生。如坪村公社二十所學校,近年來就有十八所學校的教學設備、生活用品被盜,十多畝土地被強占,一百多個門窗被毀壞。其中小田大隊小學受害最嚴重,教師備課時沒有凳子坐,學生上課沒有課桌。
對于這一事件,《中國教育報》1983年8月18日作了嚴肅報道并指出發生上述嚴重問題,主要原因是地方行政領導甚至教育行政領導對哄搶、盜竊校產的行為打擊不力。1982年下期,大橋大隊小學的雙人課桌被盜六十多張,學校多次匯報,大隊不作處理。7月4日哄搶新屋大隊小學,管文教的大隊干部楊榮澤不但不制止,還參加哄搶。
長期以來,由于小生產和小農經濟思想的習慣勢力的作崇,人們認識不到教育對發展農村經濟的重大作用,沒有法制觀念,教育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可有可無的裝飾,也是可以任意搗毀,無人保護的地方,所以才導致哄搶學校財產事件的經常發生。
上一篇:海陵王的偽飾
下一篇:焚書坑儒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