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狀元壯志未酬身先亡
張三甲光緒丙子年(1876)年出身于直隸大名府一個貧寒的武舉家庭,自幼目睹父輩練武。酷愛武術,且機敏好學,專心刻苦,七、八歲時就已經學會不少招數。十四、五歲時已長成彪形大漢,武藝也更加超群,耍起180斤重的大刀,出神入化,飛馬射箭百發百中。張三甲不僅酷愛武術,而且熱愛勞動,犁耙播種等農活樣樣精通,人們稱他是“莊稼把式”。光緒丁酉年(1897年),張三甲于直隸大名府鄉試中試第31名,成為武舉人。光緒戊戌年(1898年),清朝最后一次武會試開科,張三甲進京赴試。當時參加會試的武舉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應試武舉得拜朝中有名望的人為師。于是張三甲拜了恭親王為師,才得以入試。在會試中,張三甲弓、箭、刀、石樣樣成績名列榜首,會試中得第一名會元,殿試時,張三甲揮起180斤重的大刀,舞動生風,今人目不暇接,望而生畏,光緒皇帝欲點張三甲頭名狀元,有人不服,要與他比試。只見張三甲把大刀往地下一插,準備比試,那人見刀柄插地三尺有余,大驚失色,暗暗佩服,表示不再比試。于是張三甲以第一名奪魁,欽點狀元及第,欽命御前侍衛。皇后親自為他披紅戴花。張三甲深知自己肩負“御外患強中華”的重任,各方巡視,諦聽、目睹京城上下,時局混亂,清政府腐敗無能,屢訂投降賣國條約。自己一身好武藝難于施展,富國強民的理想也難以實現,于是心中郁悶不樂,便輕裝簡從,回鄉省親。回鄉后,每想到朝綱混亂,心情更加不寧,只十幾天便患了重病,臥床不起。經多方醫治無效,回鄉一月余,清末武術界的一顆巨星就隕落了。時年只有24歲。也有人說張三甲欽點狀元之后,被人嫉恨,在酒水中作了手腳,中了百日慢毒而亡,但是否屬實,現已無從查考。
張三甲壯志未酬,英年早逝,但他精湛的武功,高尚的武德和憂國憂民的情操,卻永遠激勵著我們。
上一篇:歌德慢待了歌曲《魔王》
下一篇:殘存的江南名園——環秀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