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勤于書卷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宣城(今屬安徽)人。清初著名的天文、數(shù)學家,為清代“歷算第一名家”和“開山之祖”。
梅文鼎是清代著名天文數(shù)學家,一生孜孜以求,著書立說,取得了卓越成就。康熙帝賜他“績學參微”四個字,以表彰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學,學有專長。
提起梅文鼎治學,有這樣一件事:
梅文鼎剛剛步入中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朋友們見他只會鉆書堆,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就勸他再娶個妻子,可梅文鼎卻表示絕不再娶了。友人們對他這種態(tài)度很不理解,他解釋說:有妻室,事情必定要比一個人多,與其為娶妻而將時間浪費在人事應(yīng)酬上,不如索性不娶的好,這樣就可以無牽無掛,全身心投入做學問了。
從此,梅文鼎一頭鉆入書堆中,終身沒有再娶。年復(fù)一年的學習鉆研,使他的學識與日俱增。為了替后人負責,他仔細考察了中外關(guān)于歷法方面的典籍,訂正了存在于《明史》中的五十多處謬誤,還親自撰寫了《歷學疑問》。康熙帝很賞識他的學識,高度評價了他的成就。
梅文鼎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他平日勤于書卷的結(jié)果。他讀書不滿足于瀏覽,更注重對知識的消化理解,觸類旁通。有一次,他讀書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過去始終沒有解決的疑難癥結(jié)。為了不使這難得的答案忘記,他一躍爬起,找來紙筆,秉燭而書。每當這種疑問頓釋、豁然開朗之時,都給他帶來無限的愉快和滿足,也使他的書越讀越細,思路也越來越廣。
正是有了這種科學態(tài)度,梅文鼎才得以創(chuàng)造出《孤三角舉要》這樣的數(shù)學著作。
豐碩成果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至今我們還可以想見他挑燈夜誦的身影。公元1721年,八十八歲的梅文鼎在他長年學習工作的書案旁與世長辭了。
◆梅文鼎虛懷積益、融會貫通、終生不輟的治學精神,令人敬佩。
上一篇:桓榮勤學不倦
下一篇:歐陽修錘章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