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心斗角,終致殺身
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秋,漢武帝以朝鮮國王右渠發兵襲擊遼東為借口,派樓船將軍楊仆率水師五萬人,從今煙臺橫渡渤海,直撲朝鮮國都王險城(今朝鮮平壤);派左將軍荀彘率步兵五萬人,從陸路經遼東攻戰朝鮮,戰略目標亦是王險城。戰爭初期,楊仆不顧荀彘軍尚未趕到,匆忙進攻王險城,結果大敗而退,荀彘進軍途中亦敗于朝鮮軍隊。漢武帝又派衛山率軍增援。
援軍的到來,使漢朝軍隊實力大增,在軍事上居于優勢地位,荀彘也很快率軍與楊仆在王險城下會師。當時,荀彘率部包圍王險城西北,楊仆部包圍王險城西南。由于荀彘在朝為侍中,深得武帝信任,新將卒又為燕、代之地驃勇善戰之士,故力主速戰速決。而楊仆將齊地之卒,在海上已散亡一些,登陸后又遭失敗,將領與兵卒皆有懼意,故主張講和,楊、荀二人遂在戰略上發生分岐。右渠乘機離間,暗中派人向楊約降,卻又幾次往來談判而不落實,意欲拖延時間。而當荀彘派人勸降時又拒絕,以示只降楊仆,荀、楊矛盾激化,荀彘聯系到此前楊仆戰敗,現在又與朝鮮和善而朝鮮又不降,遂懷疑楊有反間計,疑其欲叛漢。漢武帝知兩將不和,導致戰事無功,再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督率兩軍,不料公孫遂偏聽荀彘一面之辭,囚禁了楊仆,漢武帝得訊大怒,遣使殺遂,兩軍歸荀一同指揮。荀遂率部猛攻王險城,朝鮮君臣內部發生叛亂,右渠被殺,朝鮮投降。
漢武帝論將帥得失,以荀彘爭功疾妒,貽誤戰機,處以棄市極刑。楊仆也因不待陸路兵至,擅自出擊,造成不該有的損失而被廢為庶人。兩人雖完成了漢武帝誅滅朝鮮的任務,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戰場上,決不可以私人恩怨或對戰略戰術的意見不同而影響戰爭進展,更不可爭功奪利而貽誤戰機,荀、楊之失,可謂前事之師。
上一篇:出師未捷身先死
下一篇:化學大師日拉爾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