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指揮軟弱無力,戰場交鋒迅速敗北
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對外擴張當中,非常注重不斷改變軍事指揮戰術。并學習拜占庭和伊朗的作戰方法。在編成戰斗隊形時,沿正面和縱深分成前衛、中心(中軍)、右翼、左翼和后衛幾個組成部分。兩翼側用騎兵掩護,通常配有強大的預備隊,在戰術上主要用輕騎兵連續實施攻擊,力求疲憊戰場上的敵人。出現取勝希望時,即將主力投入戰斗,追擊敵人時迅猛異常,緊追不舍。受阿拉伯人侵略的各國正好相反。他們在軍事上比較軟弱,不能有效地抵抗入侵,因而一再失敗。
7世紀末,阿拉伯人繼續向南高加索、中亞細亞、伊朗東部和小亞細亞侵略,一直攻入歐洲。當時,在歐洲西南部的是西哥特國王。西哥特人在軍事上軟弱無力,又有內訌,存在各種社會矛盾和宗教矛盾。阿拉伯部隊于709年到達大西洋沿岸,711年便派出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伊斯蘭教的柏柏爾人組成的部隊,向西哥特人發起進攻。西哥特人本想組織抵抗,但無力對付強悍的阿拉伯部隊,比利牛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被阿拉伯人占領。
阿拉伯向小亞細亞的軍事攻擊也沒有停止。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入侵拜占庭,兩次封鎖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還向中亞和南亞進攻。當時的中亞大國是花刺子模,阿拉伯人以強大的攻勢直搗花剌子模的中心地帶。花刺子模令人懼怕的戰象也敗下陣來。712年,阿拉伯人組織了一支不超過6000人的部隊向印度入侵。這支部隊人數雖少,但裝備有優良的攻城器材和強攻兵器。如他們擁有可以拆卸后用駱駝運載的擲石器和攻城器。這些武器使印度人備受其苦,一再被遠來的阿拉伯人打敗,使大片印度的土地被并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不論是西哥特人還是印度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戰術的死板和武器的單一,沒有象阿拉伯人那樣實施靈活的戰略策略,因而即使占有天時、地利,也無法發揮有效的力量。
上一篇:關羽驕矜失荊州
下一篇:軍事運籌學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