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軻》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孟軻》人物故事小傳
孟軻(公元前385?—前304年?),戰國時騶(今山東鄒縣)人。曾受業于子思門人,精通儒學,并有所發揮。先游事齊宣王,講學于稷下學宮。后至魏,見梁惠王,勸其不可言利。終生倡導仁義學說,祖述唐虞三代之德,不為諸侯所重,遂退而整理典籍。著《孟子》七篇(一說是由其門人弟子編錄的)。
〔正 史〕
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①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②梁,梁惠王不果③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④,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⑤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⑥《詩》《書》,述⑦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記·孟子列傳》卷七四
〔注 釋〕
①子思:指孔子子鯉之子,名伋。曾為魯繆公師。著有《子思》23篇。②適:往,到。③果:實現,采納。④合從連橫:橫通衡,戰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合抗秦,稱合從。張儀游說各諸侯事秦,稱連橫。合從,即“合縱”。⑤如:往。⑥序:編次,整理。⑦述:祖述。
〔相關史料〕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①。”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大名。
劉向《列女傳·母儀》
自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織,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蹦敢缘稊嗥淇?,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②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劉向《列女傳·母儀》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諼也③,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逼淠敢读哑淇?,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諼矣。
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逼淠缸曰谑а?,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蹦速I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孟子妻獨居,踞④。孟子入戶視之,白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蹦冈唬骸昂我?”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親見之。”母曰:“乃汝無禮也,非婦無禮。《禮》不云乎:‘將入門,問孰⑤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掩人不備也⑥。今汝往燕私⑦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無禮也?!庇谑敲献幼载煟桓胰ア鄫D。
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注 釋〕
①處子:孩子。②衣:穿。③諼:忘。④踞:踞坐。坐時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⑤孰:誰。⑥掩人不備:乘人不備而進去。⑦燕私:閑居休息。⑧去:休棄。
上一篇:《姚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姚鼐》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安世通》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安世通》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