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士備論
一部評論宋朝以前歷代用兵得失的兵書,北宋浦城人何去非撰。現存版本有4卷本、2卷(上、下卷)和不分卷(即1卷)本3種,均為26篇、佚2篇。有的版本在目錄中雖然著為27篇,多“鄧禹”一篇,但實無內容。今存26篇篇目是:六國論、秦論、楚漢論、晁錯論、漢武帝論、李廣論、李陵論、霍去病論、劉伯升論、漢光武論、魏論上、魏論下、司馬仲達論、鄧艾論、吳論、蜀論、陸機論、晉論上、晉論下、符堅論上、符堅論下、宋武帝論、楊素論、唐論、郭崇韜論、五代論。該書對戰國至五代各王朝的興亡成敗和重要軍事人物用兵得失進行了評述,以古喻今,從中尋求歷史借鑒,每篇評論一朝或一人,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引用古代正反事例闡明作者觀點,謀略思想頗豐。作者針對北宋實際,提出了“深謀至計”的謀略思想。認為要贏得戰爭的勝利,必須要有智謀,“智”能勝“勇”(《楚漢論》)“智足以役勇”(《楊素論》)在評論三國軍事人物用兵得失時,作者指出:“兵以勢舉者,勢傾則潰;戰以勇合者,勇竭則擒;唯能應之以智,則常以全強而制其二者之敝”。(《魏論上》)對于謀略設計,作者主張要“慎謀”,作戰前要謀畫的深遠周全,要考慮到“順逆之情”、“利害之勢”、“強弱之勢”以及地理上所處的戰略位置諸方面因素。此外,作者還非常重視謀士作用,“古之豪杰有功業之大志,其才力雖足以取濟,而無謀夫策士,合奇集智,以更轉其有怠,使無失乎事機之會,則往往功敗業去,而為徒發者,皆是也”。(《吳論》)對于作戰、治軍之謀略本書都有較詳的論述。本書亦存階級和歷史局限性,某些評論有偏頗之處。
上一篇:以靜待嘩
下一篇:八十年代戰略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