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喪命,輕薄惹禍
楊惲是西漢宣帝時人,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外孫,丞相楊敞之子。楊惲以才能著稱于世,名顯朝廷。霍氏宗族謀反,楊惲首先聞知,立即上告,因功封侯,官升中郎將。后又升為諸吏光祿勛,為宣帝所親近重視。楊惲為人輕財好義,廉潔無私,但自恃才高,性情刻薄,好揭別人的隱私,因此積怨很多,在朝廷中與太仆戴長樂的關系尤其不好。有人上書告戴長樂有罪,戴長樂懷疑是楊惲指使人干的,于是也上書告楊惲的狀,說楊惲上書替韓延壽鳴冤叫屈,郎中丘常對楊惲說:“聽說您為韓馮翊訴冤,能救活他吧?”楊惲說:“沒那么容易,正直的人未必能保全自己,我不能自保,正如人們所說:老鼠進不了洞,頭上頂個大竹籠。(意思是說為人訴冤,于己有妨)……”此事交與廷尉處理,廷尉奏楊惲“怨望、妖言,大逆不道,”但宣帝不忍心將其誅殺,下詔免官爵為平民。
楊惲失去官爵后,在家中治產業,以積財自樂。朋友安定太守孫會宗聽說后寫信勸誡他說:“大臣罷官退居,應當閉門思過,表現出可憐的樣子,不應治產業,交通賓客,被人稱譽。”楊惲恃才傲慢,因幾句無關忠逆之言被罷官為民,心中充滿怨忿,就借給孫會宗回信之機大發牢騷,說:“我暗自想過,自己的過失太大,只能做農夫了此一生了,所以帶著老婆兒子一同種田,不料還要受人譏刺議論。人情不能止的事,圣人不禁,君主和父母是最尊、最親的,為之服喪也有一定期限。我獲罪至今已經三載,田家勞作辛苦,年終歲尾,煮羊烤肉,飲酒自犒,酒后仰望青天,敲打瓦盆,嗚嗚唱上幾句:‘耕種南山下,雜草叢生不管它(暗指朝廷荒亂),種上百畝豆(指百官),零落荒野只剩箕(喻己被罷棄)。人生行樂罷了,等待富貴要何時!’……”這封信后來被發現,宣帝見了非常惱火,以大逆不道罪將楊惲腰斬。
楊惲被殺后,與之親善的官員也紛紛被免官,公卿們上奏認為京兆尹張敞是楊惲的黨友,應該免官,宣帝愛惜張敞的才干,擱置了奏章。張敞派賊捕掾絮舜去調查一件案子,絮舜聽說了公卿們的上奏,認為張敞會被免官,不肯為他去辦這件事,私自回了家,有人勸誡他,他說:“張公不過是五天的京兆尹了,還能再管什么事?”張敞聽說此話后,立即派屬吏將絮舜拘拿收監,日夜審訊,終于將其辦成了死罪。行刑前,張敞派人拿著文告對絮舜說:“五日京兆究竟如何?現冬季用刑日子已完,你還想延長性命嗎?”絮舜棄市而死。
楊惲、絮舜之過均不應死,他們的死反映了封建專制皇帝的殘暴,即使象漢宣帝這樣的中興圣明之主也不能例外。他們的死也反映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張敞是一個治績卓著的官僚,但報復起人來是何等的心毒手狠。此外二人的死還與他們的性情有關,楊惲傲慢刻薄,絮舜輕薄譏諷。楊惲幾句牢騷話,絮舜一句譏諷語,就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漢代隱士嚴君平說:口舌是“滅門之斧”,這話有道理。
上一篇:牢記兩種根本對立的制度
下一篇:狂傲放縱自取覆亡——謝靈運人品與詩才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