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兩種根本對立的制度
當1938—1939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時,英法統治集團采取綏靖政策,就是力圖將侵略矛頭引向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只是由于德軍進攻波蘭后,帝國主義間矛盾加劇,加之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后,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才使得帝國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對立退居其次。但是帝國主義敵視社會主義這一事實,是不容抹殺的,從德國法西斯的侵蘇戰爭可見一斑。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千多公里戰線上,德國侵略軍向蘇聯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一個半小時以后,德國正式宣戰。戰爭的第1天,蘇聯損失飛機1200架,其800架毀于機場。15天后,德軍在蘇西部國土上,推進了400公里。侵略軍所過之處,老弱婦孺無有幸免,殺燒搶掠,無惡不作。在此之前,1939年8月20日,希特勒曾致書斯大林,要求簽訂互不侵犯協定,23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赴莫斯科。當日,蘇德兩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41年1月間,兩國又簽訂了經濟和邊境問題協定。而事實上,德國進攻蘇聯蓄謀已久,它鼓動蘇聯的鄰國反蘇,建立進攻蘇聯的基地。到了1941年6月中旬,德國已在蘇聯的西部邊境一帶,集結了德軍和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等仆從國軍隊190個師,僅德軍就達300萬人、飛機4900架、坦克3700輛、艦艇190艘,基本上完成了入侵的準備。為了麻痹蘇聯,與此同時,德軍向英吉利海峽集結了大量渡海器材,擺出進攻英國的姿態,就在德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到了克里姆林宮,向莫洛托夫宣讀了德國的聲明說:德國的武裝部隊用他們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對付蘇聯。同一時刻,在柏林的威廉大街,德國外長在外交部接見了蘇聯大使杰卡諾索夫。大使本是就德國飛機侵犯蘇邊界一事提出抗議的,未待大使說完,外長就向他送過了那份舒倫堡正在向莫洛托夫宣讀的聲明的抄本,為德國的侵略辯解。
為了毀滅蘇聯,1941年3月初,在德國的三軍首腦和重要的陸軍戰地指揮官會議上,希特勒宣布:對蘇的“這場斗爭是一場意識形態和種族差別的斗爭,必須以空前的、殘酷無情的嚴厲方式進行。”據此,德國軍隊對蘇方平民所犯的應懲罰的罪行,不再受到軍事法庭的審訊。1941年5月13日,凱特爾代表希特勒簽署的責成特務頭子希姆萊為蘇聯境內的“政治管理”進行準備的指令中說“這種任務是由于必須在兩個對立的政治制度之間進行斗爭而產生的”。法西斯頭子的自供說明,社會主義是帝國主義的眼中釘,必以各種手段置之于死地。淡化、忘掉兩種根本制度的對立,喪失警惕,最終必將導致社會主義事業受損,乃至亡黨、亡國,上述事實足以說明這一點。
上一篇:煉丹術走進死胡同
下一篇:牢騷喪命,輕薄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