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才性
中國古代的倫理思想。“才”指才能;“性”指本性。孟子、朱熹等主張:才與性是統一的。《孟子·告子上》:“若夫為不善,非才之最也。”《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十一》:“人有是性,則有是才,性既善則才亦善。”二程則認為:才與性是相分離的。《遺書·卷十九》:“才則有善有不善,性則無不善。”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才性
中國古代的倫理思想。“才”指才能;“性”指本性。孟子、朱熹等主張:才與性是統一的。《孟子·告子上》:“若夫為不善,非才之最也。”《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十一》:“人有是性,則有是才,性既善則才亦善。”二程則認為:才與性是相分離的。《遺書·卷十九》:“才則有善有不善,性則無不善。”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所染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托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