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復職日軍遭殃
16世紀后期,日本侵犯朝鮮。戰爭前期,在愛國將領李舜臣指揮下,日軍遭受重大打擊。但在1597年,形勢出現逆轉。首先是日本見屢戰屢敗,不得巳派使議和,以爭取喘息時機,伺機再戰。朝鮮統治者受日本議和欺騙,抗戰的勁頭松馳了。其次是日本人散布流言,誣陷李舜臣通敵,有奪權野心。朝鮮國王沒有識破這一計謀,以為李舜臣謀反,將他陷于囹圄,由昏庸無能、貪婪祿位的元均接任軍事指揮,極大地削弱了朝鮮的抵抗力量。日本見時機已到,于1597年發動新的攻勢。這年2月,豐臣秀吉派小西行長、加藤正清統帥陸軍14萬余人,海軍數萬人和戰船數百艘,再次進攻。7月15日,日本海軍突然襲擊漆川島錨地的朝鮮艦隊。朝鮮艦隊毫無防備,在突然襲擊中被戰敗,僅12艘戰船幸免于難,幾乎全軍覆沒。
軍事失敗使朝鮮國王得到教訓,他重新起用李舜臣。1597年8月3日,得到復職命令的李舜臣立即趕赴全羅道,在右水營附近著手重建朝鮮海軍,并計劃在鳴梁海面與日本水軍決一死戰。在鳴梁和珍島碧波亭之間,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峽。李舜臣決定利用這一有利地形。退潮時,他派人在海峽設置鐵索與木樁,以殲擊敵人。當時,日本在打敗元均以后,以為朝鮮已不堪一擊,決心在朝鮮水軍重建之前將其徹底殲滅。
但是,李舜臣的復出,已經使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軍沒有估計到這一點,在隨后的進攻中失敗了。1597年9月16日,日軍藤堂高虎率領330余艘戰船和2萬余名陸軍從蘭浦出發,準備乘漲潮時進入鳴梁海峽,向朝鮮水軍發起攻擊。這時,李舜臣將許多民船偽裝成戰船,列于水軍戰船之后,以迷惑敵人。日本海軍以為朝鮮水軍已被打敗,不會有多少戰船,突然發現對方有那么多戰船,立即陷入恐慌。李舜臣親率12艘戰船引誘日本戰船駛進鳴梁海峽,經過惡戰,擊沉日本指揮船和其他戰船2艘,日軍主將被殺,陣形大亂。這時開始退潮,海水湍湍東流,朝鮮戰船乘勢猛攻。日本戰船招架不住,順流東澈,但被鐵索和木樁攔住去路。朝鮮戰船抓住戰機,奮力追擊,30余艘日本船被擊沉。
鳴梁海戰日軍的失敗,與對方主帥易人有直接的聯系。元均指揮朝鮮軍隊時,被日本打得大敗。日本人沒有想到李舜臣還能復出,在他們看來,即便李舜臣復職,也不會在短期內恢復戰斗力。相反,李舜臣有利地利用了海峽的自然條件,抓住了日本輕視對方的心理,以較小的力量戰勝對方。這表明,軍事指揮官在作戰中起著決定的作用。
上一篇:李自成起義的失敗
下一篇:李賀詩歌中的頹廢主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