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小兒推拿
按摩療法內容之一。即在患兒身體表面一定部位,用特定的手法輕微施術,以達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的一種治療方法。唐代醫家孫思邈運用膏摩法,開小兒推拿之先河,如《千金要方》載:“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弘m無,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中足心,甚辟風寒?!蓖鯛c《外臺秘要》載:“小兒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兒頭及脊驗?!敝撩?、清兩代,在小兒推拿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小兒推拿療法的理論研究達到空前的高度,各醫家紛紛著書立說,小兒推拿著作相繼問世。前后有《袖珍小兒方論》、《保嬰神術按摩經》、《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小兒推拿廣義》、《幼科推拿秘書》。形成了小兒推拿獨立完整的理論體系。在小兒推拿著作中,有“十二手法”、“大手法”、“復合手法”等推拿手法。還有“蒼龍擺尾”、“雙龍戲珠”、“打馬過河”、“黃蜂入洞”、“水底撈月”、“按弦搓摩”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家庭關系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尚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