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湣王驕暴國破身亡
戰國時期諸侯國有二、三十、但強國有七個,而在七雄之中,齊國又是第一流的,特別是經過齊威王的變法改革和桂陵、馬陵兩次大戰的勝利,齊國更是國威盛、兵力強。公元前301年,齊宣王死后齊湣王田地繼立。齊湣王為人桀傲不遜,殘暴貪婪,對內不能撫百姓,百姓懼其法;對外不善于合諸候,諸候懼其強。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派使者奉立齊湣王為東帝,齊湣王高興得喜形于色。后蘇代來到齊國,勸諫說:“希望大王接受帝號而先不要稱帝。秦王稱帝后,如天下諸侯容忍,大王再稱帝也不遲。秦王稱帝后,如遭到天下人的反對,大王就不要稱帝,借機收攬天下人心。”齊湣王稱帝二天就去掉了帝號,但他吞并諸侯、滅亡二周、帝有天下的想法卻沒有變。
照說,齊湣王想要統一天下,是符合當時歷史發展潮流,沒有什么可指責的,但是他的才德不夠,他過于驕暴,對內不施仁政,致使上層不親,下層不附;對外有野心卻無謀略,有敵國少盟國。公元前286年,齊湣王依仗強大的實力,一舉而滅亡宋國。第二年,又向南侵伐楚國,奪取淮北地;又向西進兵,侵略三晉,并準備吞滅二周,自為天子。齊湣王的行動引起了天下諸侯的恐懼,鄒、魯等小國紛紛向其稱臣,秦、燕等大國展開外交,要聯合攻齊。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興舉國之兵,任命樂毅為上將軍,同時指揮秦、魏、韓、趙的軍隊共同伐齊。齊湣王調動全國力量應敵,但仍然遭到大敗。樂毅讓秦、韓軍隊先行回國,讓魏軍攻取原來宋地,讓趙軍收復河間,自己親率燕軍深入齊地。劇辛勸樂毅說:齊大燕小,不宜深入腹地。樂毅說:“齊王驕暴,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重大決策也不征求臣下的意見,廢黜忠良、信任諂佞,政令暴虐,百姓怨恨。現在齊軍已潰敗,如乘勝深入,齊民必叛,亂從內起,齊亡指日可待。”齊湣王的致命弱點正如樂毅所言:驕暴不仁,即便在敗亡的情況下都不能改變。齊民狐咺因公正被斬于檀衢,宗室陳舉因直言被殺于東閭,因此百姓不附,宗族離心。當燕軍攻入時,齊人果然大亂,都城臨淄等七十余城失陷,只剩即墨、莒二城,齊湣王被迫出亡。齊湣王逃至衛國,衛君讓出自己的宮室給其住,向其稱臣,為其設宴,齊王非但不慚不謝,反到驕而不遜,激起衛人的侵辱,被迫離開衛國投奔鄒國、魯國,依然面帶驕色,結果兩國拒絕接納他避難,只得回到齊邑莒。
楚王派淖齒率兵救齊,但淖齒想與燕國瓜分齊地,就拘捕齊湣王,數其罪狀說:天曾雨血沾衣,是天對你的警告;地曾裂開泉涌,是地對你的警告;人曾面對宮闕而哭,是人對你的警告,你無視這些警告,不改悔,怎能不被誅殺。遂將齊湣王殺死。
以齊國的實力,有并諸侯、帝天下的可能,只因齊湣王驕暴不仁,反落個國破身亡的悲慘下場。
上一篇:齊有求富貴者
下一篇:齊靈公忘乎所以